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航天始祖”万户的人生:他点燃身后的47枚大火箭,想飞到月亮上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航天始祖”万户的人生:他点燃身后的47枚大火箭,想飞到月亮上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816189528_211762/?pvid=000115_3w_a

“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他的目标是月亮……”

这段描述来自美国科学家基姆1945年的著作《火箭和喷气发动机》,记录的是明朝人万户的一次“飞天”尝试。最近几天,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神十四上天”了。与当今发达的运载火箭相比,当年万户的那次尝试可谓天真幼稚,器具无比简陋,万户本人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然而世界航天界却把他视作“真正的航天始祖”,并将月球背面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那么,万户为什么执意抛却俗世,想飞往月亮?这段历史为何在中国正史难觅踪影,而要由一个外国人最先披露呢?

万户飞天:一个“出口转内销”的故事?

在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上,万户无疑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名字。这位生活在明朝的普通中国人,凭借对天空的无限向往和对未知的无畏探索,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尝试利用火箭升空的人。

然而,万户的故事在中国正史中却鲜有记载。最早记录万户事迹的,竟是美国科学家基姆1945年的著作《火箭和喷气发动机》。这一反常现象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为什么万户的故事要由一个外国人最先披露?

事实上,万户的故事在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着,只是没有被正史记载。这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观念有关。在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受到严格束缚,对未知的探索往往被视为异端。万户的飞天尝试,在当时人看来可能更像是一个疯狂的举动,因此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记载。

直到20世纪中叶,随着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人们才重新认识到万户的伟大。1970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以纪念这位人类航天史上的先驱。

万户的故事告诉我们,探索精神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源泉。虽然万户的尝试以失败告终,但他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前行。在今天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探索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