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委会来了“小秘书”,一切在悄然改变!不信你看……
业委会来了“小秘书”,一切在悄然改变!不信你看……
“这次多亏了小金,积极奔走,帮助业主们多方沟通,让我们小区业委会多年后重新成立!”洪南山宅居民张女士感叹,她口中的小金就是所在小区业委会新来的“小秘书”金志豪。
随着社区治理的深层次推进,业委会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业委会成员来自各行各业,对业委会工作的程序要求、专业知识未必熟悉,一些年纪较大的业委会成员因为不熟悉电脑操作,在看似简单的处理文书方面也存在困难。
培养一批既懂业委会专业知识、物业管理政策法规,又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联络沟通能力的专业人才成为业委会“小秘书”,成了当务之急。
2024年4月起,芷江西路街道着手在辖区18个居民区招募首批业委会兼职“小秘书”,建立静安区首个业委会“小秘书”全覆盖制度。这些“小秘书”在为期一个月的专业化培训后,在建章立制、程序规范、文书起草、档案整理、协调关系以及电子化操作等方面为业委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坚持党建引领
专业支撑为基层治理赋能
要做好业委会的事,
只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
唯有“专业”,
才能在千头万绪的社区治理工作中
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小秘书”,能干啥?事实上,“小秘书”作为社区治理的核心力量之一,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区的品质高低。比如,除了要忙于将业委会的相关文件、合同、会议记录等资料录入电脑,以便更好地进行整理和查阅;“小秘书”还要协助业委会规范组织召开业委会会议、业主大会会议,协助业委会起草、修订和整理小区各种规章制度,协助业委会及时公开公示各项信息。
专业化、规范化、中立化,是“小秘书”身上最显著的标签,而为“小秘书”们印上这些烙印的,是来自芷江西路街道业主中心的行业专家。他们为“小秘书”提供专业指导和培训,包括政策咨询、法规培训和组织指导等,并在全过程参与中形成服务闭环。年轻社工金志豪,正因其高度的专业性成为芷江西路街道首批“小秘书”之一。
多年来
洪南山宅居民区某小区
内部矛盾纠纷不断
“当时的状况很复杂,真正愿意为社区无私奉献的居民却不敢站出来。”金志豪回忆道,小区业委会全体成员自从2017年辞职后,一直没有成立新的业委会,导致很多日常工作无法开展。
金志豪将归档的业委会材料进行信息化处理
选举成立新一届的小区业委会需要五位业主代表,为此,他们积极上门走访,鼓励社区党员主动参加小区业委会委员选举,同时在业委会候选人审核择优阶段,向街道业主服务中心专家寻求建议,邀请专家列席业委会换届改选听取业主代表意见的座谈会,听取关于业主委员会的分布和构成比例、政治面貌、专业特长等方面的专业建议。
2021年,经过多方努力,小区业委会终于成立了。从2018年加入洪南山宅居委会,6年的时间,金志豪见证和参与了该小区业委会从无到有、从有变好的过程。
业委会“小秘书”全覆盖
打通壁垒初显成效
业委会在居民区党总支的党建引领下,做好日常对物业的监督工作,并及时向居民区党组织汇报各项重大工作。但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本来是合作发力、齐头并进的“三驾马车”,因为信息传递的阻塞,变成了各行其道的单枪匹马。
由于熟悉社区事务,“小秘书”陈济一上岗,就迅速把所服务小区的物业情况、业委会人员构成、当前主要工作任务都摸了个透,发现了不少安全“隐患”。小区里部分设备老化却没有及时更换,彼时适逢小区大楼更换电梯,需要动用一大笔维修资金,这让本不富余的小区维修资金变得捉襟见肘,实在无力承担更换费用。
陈济排查小区里的灭火器
居民的安全不能因为没钱而置之不顾。陈济率先将了解到的情况上报给居民区党总支,寻求支持,再协同物业和业委会成员,开展协调商议,节省开支。
“小秘书”不仅要成为
业委会的好帮手
更要成为居民需求的
敏锐捕捉者和协调者
辖区内某小区的楼顶由于年久失修,一到梅雨时节,住在顶楼的居民就叫苦不迭。长年的渗水,让居民家里的天花板遭了殃,墙皮脱落现象十分严重,个别居民家中渗出的水竟可以滴水成线,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居民家里的天花板
“小秘书”韦正翔在日常走访中,倾听居民心声,在上门查看、确认实情后,便立即将情况汇报给业委会。业委会知悉后,采取特事特办的方法,在第一时间联系维修人员上门紧急处理,以解居民的燃眉之急。随后,业委会通过正常流程,在三伏天,安排专业维修队对楼顶进行大修,彻底解决了顶楼居民家中漏水的难题。
如今,芷江西路街道辖区内18个居民区已经实现“小秘书”全覆盖。这些“小秘书”不仅仅是在承担业委会的部分工作职责,也在为维护社区和谐稳定出力,让基层治理中的“三驾马车”跑得更稳,行得更远。
注入新生力量
为社区建设减负增能
如何顺利召开一次业主大会?
成百上千张的选票制作就耗时不菲。
居民投票后的唱票、计票环节,
也是对人力、物力、精力
的一次极大考验。
近日,三兴居民区分别召开涵盖300余户公房的老旧小区和400余户商品房的中型社区的业主大会。以往,光是唱票、计票,工作人员就要忙上整整一天。这期间,还不能出任何差错。但现在,“小秘书”朱文蔚操作起来显得格外轻松。一张带有二维码的选票,让他在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里完成了过去一天的工作量。
只需轻轻一扫,电脑上就会显示出二维码中含带的房屋面积、居住人数等产证信息,免去了工作人员进行人工输入、核对的时间,同时也降低了差错率。
更重要的是,这张二维码选票还将带来一次技术变革。通过业主投票表决,将“线上投票和线下发票相结合的方式”写进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为即将上线的“拇指表决”打通规则上的关口。
今后,居民只需要登录“随申办”,进入芷江西路街道旗舰店,在首页找到“拇指表决”,点击输入室号,系统就能自动对产权人的身份进行校验。一旦校验成功,居民就能在线上,以业主的身份参与业主大会的各项表决,从而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提高了表决结果的准确性。
朱文蔚(左二)参与业委会日常工作
“时代在进步,科技化手段要跟上,不能再用老一套的工作办法了。”在聚龙大厦业委会委员罗宁看来,这群年轻的“小秘书”上岗后,不仅为业委会带去了创新治理的理念和技巧,还实实在在地分担了不少业委会的事务性工作,让业委会得以腾出时间和精力,为业主们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临近下班,“小秘书”金志豪结束台账资料整理工作,随即准备业委会召开第7次业主大会相关事宜。“我可以胜任吗?”金志豪坦言,通过这两个月的实践锻炼,“现在,我能自信地把‘吗’去掉;未来,我还能做得更好”。
本文原文来自上海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