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四分之一国家出台校园手机限制令,中国如何平衡管理?
全球四分之一国家出台校园手机限制令,中国如何平衡管理?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如何管理学生在校期间的手机使用已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焦点。目前,全球已有四分之一的国家通过规范性文件明令禁止在学校使用智能手机。从澳大利亚到荷兰,从美国到中国,各国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校园手机管理政策。
9月4日,播发了《样本!澳大利亚学校实施“手机禁令”初见成效》的新闻。新闻介绍的是澳大利亚学校实施“手机禁令”后的效果。这条新闻一经播出迅速引发了大家的关注。
澳大利亚学校实施“手机禁令”初见成效
作为最早大面积推广校园“手机禁令”的国家之一,澳大利亚已初见成效,在该国实行“手机禁令”的学校,学生们的成绩略有提高。
一份澳大利亚相关的报告指出,这项政策得到了师生双方的支持。学生们表示,禁用手机后,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有所提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过度使用手机,还可以影响孩子情绪的稳定。
除了澳大利亚,还有一些国家出台了中小学课堂全面禁止电子产品的规定。
荷兰全国中小学课堂全面禁止电子产品
自9月2日起,荷兰各地小学课堂禁用手机、智能手表和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这意味着荷兰全国中小学课堂全面禁止电子产品。早在今年初,荷兰中学课堂就实施了这一规定。
2023年1月21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皇家博物馆前,一名儿童捧着郁金香。新华社
据德新社报道,依照荷兰政府教育部门说法,手机等电子产品对学生上课有不利影响,学生因此难以集中注意力、成绩下降。不过,如果出于课程需要或自身健康原因,学生也可在课堂上使用电子产品。学校可依实际情况自行决定。
据荷兰广播节目公司报道,荷兰部分学校在休息时间也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在这样的学校,课间气氛有所改善。奈梅亨大学发展心理学助教卢丝·波乌韦尔斯说:“课间休息时,学生们会更多地相互交谈,社交更多。”
美国多地鼓励学校限制在校学生使用手机
近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加文·纽瑟姆致信州内多个学区,敦促学区主管制定具体政策,限制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智能手机。纽瑟姆在信中表示“每个教室都应该是专注、学习和成长的地方”,各学区应“立即采取行动”。
美国校园里许多孩子都在低头刷手机。图源:GJ
这并不是欧瑟姆针对校园内使用手机进行限制的首次尝试。早在2019年,刚任州长的纽瑟姆就曾签署一项法案,授权各学区限制或禁止上课期间使用手机的行为。
纽瑟姆在信中写道:“我们应该为学生最大程度地减少干扰,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学习环境,这一步十分关键。”
美国犹他州一所高中的学生在走进教室前将手机放入指定的手机存储袋中。图源:GJ
佛罗里达州是全美首个明令禁止学生上课期间使用手机的州,相关法案甚至禁止学生在使用校园无线网络时访问社交媒体。弗吉尼亚、明尼苏达等十余个州,都以立法形式逐步将中小学校园规定为“手机禁区”。
当地政府的决心可见一斑。而在巴尔的摩,公立学校也严厉打击校内使用手机的行为。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关闭手机或调至静音模式,将手机放在看不见的地方。擅自使用手机的学生将“受到惩戒”,情形严重者甚至会被没收手机或受到纪律处分。
全球已有四分之一的国家明令禁止在学校使用智能手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过度使用手机与学习成绩下降有关,也可能影响孩子情绪的稳定。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说:“使用网络的目的是增强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和教师的福祉,而不是损害他们的利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估计,全球已有四分之一的国家通过规范性文件明令禁止在学校使用智能手机。
16年前,日本就提出了“手机禁入校园”的口号;在法国的中小学校园内,不论是教学楼还是操场和体育馆,“禁用手机”的提示随处可见;去年7月,荷兰教育部长公开表示“我们应保护学生免受手机的干扰”;英国前卫生大臣也认为,“孩子不应沉溺社交媒体,而应在现实生活中拓展社交技能”。
我国的中小学生该不该禁用手机?
针对手机禁入校园的问题,教育部早在2021年就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下称《通知》)。
《通知》规定,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学校要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2022年9月1日起,福建省施行了《福建省禁止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携带手机进入课堂的规定》。
《规定》要求,禁止中小学幼儿园(以下简称学校)学生携带手机(包括电话手表)进入课堂。学生确有需要将手机带入学校的,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允许带入学校的,学生应当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管理;未经允许带入学校的,老师应当代为保管,并及时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共同进行教育。学校应当保障学生合理的通话需求;加强宣传引导,并结合实际制定手机管理具体办法,纳入学校日常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指导学校落实本规定。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对学校手机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广州某学校里学生在参与趣味活动。 学校供图
早在2018年,身为高中班主任的全国人大代表王家娟建议修订教育法,禁止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守护未成年人成长。
王家娟曾多次在学校没收学生的手机,有时候手机到她手里的时候还发烫。她注意到,近些年学生中戴眼镜的数量明显比以前多。在她看来,这与中小学生长期使用手机存在一定关系。此外,容易分散学习注意力、易被网络不良内容侵害等问题也是她反对中小学生带手机去学校的重要原因。
王家娟期望通过立法来规范青少年手机使用行为。她认为,仅仅依靠学校的校规校纪,其威慑力远远不够,“至少应当把禁止携带手机入校园写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让老师有理有据地处理学生手机问题。这样,也能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有利于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
对于家长而言,没了手机,孩子在通勤路上是否安全、突发情况下求救是否方便,也成为值得担心的问题。
在我国,网络和手机成瘾的危害性早已得到重视,主要采取的是“宽严相济”“因地制宜”的方式。惩戒不是目的,管理的也不只是手机本身。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规则意识,帮助他们掌握驾驭新事物的能力,值得全社会共同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