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线损率标杆值:电力行业的数字化革新
同期线损率标杆值:电力行业的数字化革新
同期线损率是衡量电网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电力行业在同期线损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创新,通过建设同期线损管理系统、应用大数据分析和双重学习算法,实现了线损的精准管理。
同期线损率:电网运行效率的关键指标
同期线损率是电网经营企业的一项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直接反映电网的规划设计、生产技术和运营管理水平。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电力企业必须将线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提高经济效益。
传统线损管理主要依赖统计线损分析,但这种方法存在供售电量不同期、人工抄表质量不稳定等问题,难以准确反映实际线损情况。而同期线损管理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电网运行状况,为降损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创新技术:同期线损管理的突破
近年来,电力行业在同期线损管理方面不断创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同期线损管理系统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
同期线损管理系统
同期线损管理系统实现了营配调“基础数据一个源头、业务流程一个标准、营配调数据一张图”,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系统能够实时计算、分析线损数据,智能研判高线损成因,为线损治理提供精准支撑。
大数据分析与双重学习算法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运检配电线路线变挂接关系是否准确、营销用户档案与户台对应数据是否真实、采集电量信息是否完备等问题,强化了线损异常原因分析。
在标杆值计算方面,创新性地提出了“双重学习”算法。该算法避免了难以准确获取的台区网架参数,建立了基于计量偏差、均衡满载工况下的线路传输损耗、负荷特征、基础损耗等台区特性参数的同期线损率计算模型。通过对同类型台区参数的关联分析,求解各类型台区的特性参数合理区间,实现异常台区的判别和参数合理值学习。
实际应用:技术创新带来的显著成效
以国网北京电力为例,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升级,5年综合线损率累计下降2.89个百分点,降幅达42%,线损综合管理水平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系统名列前茅。
在延庆山区,通过同期线损管理系统和中低压载波技术,解决了偏远地区计量装置采集质量的问题。千家店镇供电所的一个台区,通过系统分析和现场排查,将日线损率从超过6%降至3%。
门头沟供电公司则依托理论线损计算结果为配网规划提供辅助决策支撑。在煤改清洁能源台区改造项目中,通过线损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了台区超负荷运行问题,将线损率从7%降至2%左右。
未来展望:持续优化与绿色发展
随着能源改革推进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电网结构、负荷特性、客户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线损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但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电力企业有望进一步降低线损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赢。
同期线损率标杆值的计算和应用,是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成果。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电力企业不仅能够精准定位线损异常,还能优化电网规划和设备运行,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