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机械工程师必须牢记于心的13大材料性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机械工程师必须牢记于心的13大材料性能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ecorr.org.cn/dhTJDAOHANG/kepuzhuanlan/kepudongtai/2024-07-31/191628.html

机械工程师在工作中需要掌握多种材料性能,以确保设计和制造的可靠性。本文将详细介绍13大材料性能,重点讲解应力和应变、强度、刚度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图表进行直观说明。

应力和应变

在讨论13大材料性能之前,有必要先了解最基本的应力应变曲线。以低碳钢为例,这是一种典型的可延展材料,其拉伸试验的变形和拉力关系曲线如下:


图1:伸长量和拉力的关系,跟几何尺寸有关系


图2:应力和应变的关系,跟几何尺寸没有关系

应力=力/截面积,应变=变形量/原长


图3:应力应变区域图,应变在Aut之前是均匀塑性变形,在Aut之后开始出现缩颈


图4:应力应变阶段图,从左到右依次经过比例极限,屈服点,抗拉强度,断裂


图5:应力应变区域及阶段图,蓝色区域是弹性变形区域,黄色区域是塑性变形区域

从图1可以看到,伸长量和拉力的关系,跟材料的截面和初始长度有关。但是换算到应力和应变的关系后(图2),曲线就变得和几何尺寸没有关系了。应力=力/截面积,应变=变形量/原长。

从图4和图5可以看出,随着应变的增加,材料依次经过:比例极限,屈服点,抗拉强度,断裂点。比例极限点之前的变形,即线弹性变形阶段,胡克定律适用,此后胡克定律不适用。屈服点,也叫弹性极限,材料屈服点之前的变形,可以完全恢复,经过屈服点后,材料的变形不可恢复。把可以恢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不能恢复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图6:弹性变形,外力卸载后,变形可以恢复


图7:塑性变形,外力卸载后,变形不能完全恢复

1. 强度(Strength)

强度是指材料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即材料破坏时所需要的应力。它的大小与材料本身的性质及受力形式有关。根据载荷形式的不同,强度可以分为屈服强度(Yield Strength),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疲劳强度,冲击强度等。

对于可延展材料,抗拉强度也叫极限强度(Ultimate Strength=US,或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UTS),对于脆性材料,抗拉强度就是材料的断裂强度(关于脆性和可延展性,我们在后面聊)。工程上使用最多的是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不同载荷形式
压应力及剪切应力
简支梁的弯矩应力:中性层两侧分别受拉应力和压应力
简支梁的弯曲及剪切应力


不同载荷形式简表


铝合金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展性


不锈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展性

无明显屈服现象材料的屈服强度定义

屈服强度:是材料发生屈服时的应力,亦即开始产生明显塑性变形时的最小应力,对于无明显屈服的金属材料,例如高碳钢,规定以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为其屈服强度。大多数金属材料都可以通过加工硬化,合金化,热处理等,来提高屈服强度,以适应不同的应用。

抗拉强度:是材料在拉断前承受的最大应力。是金属由均匀塑性变形,向局部集中塑性变形过渡的临界值,也是金属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力。对于塑性材料,它表征材料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拉伸部件在承受最大拉应力之前,变形是均匀一致的,但超出之后,金属开始出现缩颈现象,即产生集中变形。对于没有或只有很小塑性变形的脆性材料,它反映了材料的断裂抗力。

2. 刚度(Stiffness)

刚度是指某构件或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即引起单位变形时所需要的力,一般是针对构件或结构而言的。它的大小不仅与材料本身的性质,比如弹性模量有关,而且与构件或结构的截面和形状有关。

在应力-应变图中,弹性模量指的是弹性变形阶段线段的斜率,即引起单位弹性变形所需要的应力,它用来表征材料的刚性。弹性模量:比例变形阶段E=σ/ε

刚度在数值上等于使该点产生单位位移所需的力。比如,结构上某处刚度为100N/mm,则使该处产生1mm位移就需要100N的力。

刚度在工程实践中,是经常用到的概念,它和精度,结构的动态性能等息息相关。例如,机床主轴要有足够的刚度,以便在切削、加工时,径向受力变形极小,从而保证加工尺寸精度、形状精度等。再比如,悬臂机械手臂,也要求有较好的刚度,这样才能保证末端执行机构在取放物料时,不会引入过大的误差,包括静态和动态误差。

提高刚度的措施有:提高截面尺寸面积,合理的支撑和跨度。截面形状的优化,材料调质热处理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