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豆分级G1 G2 G3 G4 AA PB SHB代表什么?各国咖啡豆等级
咖啡豆分级G1 G2 G3 G4 AA PB SHB代表什么?各国咖啡豆等级
相信小伙伴们在购买咖啡豆时,经常会听到耶加雪菲G2、肯尼亚AA等术语。这些字母和数字实际上代表了咖啡生豆的等级,每个咖啡生产国都有其独特的分级标准,主要从咖啡颗粒大小、瑕疵数量、生长海拔、硬度以及杯测成绩等方面进行评估。下面将详细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咖啡生产国的生豆等级标准。
埃塞俄比亚
在埃塞俄比亚商品交易所(ECX)成立之前,该国的咖啡出口等级由农业部下属的CLU部门制定,主要依据300克咖啡中瑕疵豆的数量进行分级。当时的分级标准如下:
- G1:瑕疵豆数量少于5颗
- G2:瑕疵豆数量在5-10颗之间
- G3:瑕疵豆数量在10-20颗之间
- G4:瑕疵豆数量在20-40颗之间
- G5:瑕疵豆数量超过40颗
水洗处理的咖啡豆通常为G1-G2等级,而日晒处理的咖啡豆由于技术问题,通常为G3-G5等级。但随着日晒处理技术的改进,现在的日晒豆也能达到G1-G2等级。
2008年ECX成立后,开始采用物理属性特征与杯测风味特征相结合的评分体系。ECX将咖啡分为三种类型:
- 精品(Speciality):缺陷数少,杯测风味品质高
- 商业(Commerical):达不到精品等级,但比国内消费等级要高
- 本地/国内(Local /Domestic):缺陷豆数量多,风味相对较差
ECX按照物理属性特征与杯测风味特征的总分将咖啡生豆分为九个等级,其中物理特征分数占40%,杯测质量分数占60%。具体如下:
- 物理特征(40%):
- 水洗处理:缺陷数(20%),外观尺寸(10%),颜色(5%),气味(5%)
- 非水洗处理:缺陷数(30%),气味(10%)
对于G1-G3等级的咖啡豆,还会按照SCAA标准再次进行杯测,更细致地评定其风味属性:
- Q1等级:不低于85分的G1、G2
- Q2等级:介于80到85分的G1、G2、G3
- G3等级:80分以下的所有G1、G2、G3
Q1与Q2分类为精品等级出口,G4- G9保持原分级不变,与G3一起分类为商业等级出口。
肯尼亚
肯尼亚的咖啡豆分级主要依据颗粒大小:
- E级(象豆):颗粒大小约18目(一目为1/64英寸)以上,数量稀少
- AA:颗粒大小约17~18目(约6.7~7.1mm),是多数人常听到的肯尼亚咖啡分级
- AB:多数咖啡豆都在这个分级,大小约15~16目(约6.0~6.4mm)
- C:颗粒大小约14~15目(约5.6~6.0mm)
- PB(Peaberry):小圆豆,约占所有咖啡豆数量的一成
- TT:从AA与AB的豆子中筛选出来的轻豆
- T:从C级豆子中筛选出的重量较轻豆子
- MH/ML:过熟而掉在地上的咖啡豆,品质不佳,仅供肯尼亚内需市场
坦桑尼亚
坦桑尼亚的咖啡分级制度与肯尼亚非常相似,也是以生豆颗粒值大小进行分级。此外,一些中南美洲国家如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巴拿马等,主要以生豆硬度为标准进行分级,因为海拔越高,日夜温差越大,咖啡生长期越长,豆子越坚硬,风味物质会更明显。
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的咖啡豆分级主要依据咖啡目数大小。
巴西
巴西一般使用NY分级法,命名方式为:国家+产区(港口)+分级名称+杯测质量。例如,Brazil Santos NY.2 FC表示巴西山度士产区2级,杯测最好的豆子。巴西认为完全没有瑕疵的豆子才能成为NY.1,而实际上这样的豆子并不存在,所以最好的也就是NY.2。按杯测级别划分为:
- Fine Cup(FC)
- Fine
- Good Cup(GC)
- Fair Cup
- Poor Cup
- Bad Cup
牙买加
牙买加咖啡分级主要按目数大小区分。蓝山1号、2号、3号和蓝山圆豆是世界上唯一使用木桶包装出口的咖啡,共有三个规格:70公斤、30公斤、15公斤。其他等级的牙买加咖啡均以60公斤麻袋装出口。
以上就是几个主要咖啡生产国的咖啡生豆分级方式,希望对咖啡爱好者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