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传统民俗的艺术魅力
舞狮:传统民俗的艺术魅力
舞狮,作为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舞狮的历史渊源
舞狮的历史悠久,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我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我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舞狮的表演形式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
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
舞狮的文化意义
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舞狮的个人体验
元宵佳节的舞狮表演
今天正值元宵佳节。恰逢孩子们大都还在假期,于是一大早便将街心广场围了个水泄不通,尽管有警戒线截拦,人们还是忍不住内心的兴奋,探头张望。
先是一阵喜庆的音乐,便是一龙首映入眼帘:龙须蜿舞,龙目睁圆,龙嘴大开,龙角尖锐。龙爪舞于空中,龙鳞在阳光折射下熠熠生辉,一条龙尾腾于半空。龙后一门。门后一鱼。鱼尾高翘,鱼身欲扑,正应鲤鱼跳龙门之吉祥之意。
一阵翻滚,又一阵翻滚,十几只雄狮或翻腾而来,或踩着鼓点而来,或微晃狮首而来。一身狮子皮,在表演者眼中宛若一身锦绣时裳,忽而跃起,忽而跃下,轻松自如,狮皮上的装饰如树上的'叶子一样哗啦啦的响动,哗哗作响。两人一狮,或进或退,或跃起或扑下,或转身或挪步,步调一致,宛如天合。那狮皮于舞狮者浑然一体,狮皮随人舞动,起落得当,有板有眼。装点如海波澜起伏,蔚为大观。继而,群狮皆人立而起,在地上转圈,忽而二狮相撞,跃起相斗。不久,一张窄桌呈上,群狮轮流上前,刚好定下,稍不慎,必定摔下,让人悬心。甚至两狮滚一绣球,狮上一人,更有甚者,三狮滚一绣球,可谓天衣无缝。
演毕,顿觉此是非为人谋,契在天机。
初一的舞狮表演
今年的大年初一,听说在镇府有舞狮子表演,我就非常兴奋,刚吃完中午饭,就迫不及待的叫老爸带我去看。
到了镇政府,虽然天上下着毛毛细雨,但观看的人还是很多,我和老爸占据了位置后不久表演就开始了。共有十只狮子分成东西两队,有红的、黑的、黄的,颜色和形态不一,随着后面震耳的锣鼓声舞开了。舞狮的人十分卖力,舞的非常逼真,时而站起,时而趴下,头不停的摇动,眼睛一眨一眨,尾巴也一摇一摆的',赢得人们热烈的掌声。
到了精彩的采青了。采青是用一条红绳子,间隔的绑上一些红包,最后面是用生菜、桔子和一个大红包绑在一起,从楼上一段一段慢慢地放下来,舞狮的人要用凳子叠起来或用梯子,边舞边爬上去,在舞狮过程中慢慢地“吃青”。只见各只狮子在“青”面前愉快地舞动,突然的一跃而起,将“青”一口吃掉,到最后,吃掉生菜后将它咬碎,洒向周围。我问老爸这是什么意思?老爸说:“生菜和桔子就是“生财”、“大吉”的意思,洒向周围就是将这些心愿送给大家。”
舞狮表演就在高潮中结束了,留给了咱们无穷的回味与欢乐,我也知道了舞狮表演作为民俗的含义:国泰民安,吉祥如意!
元宵节的舞狮
元宵节,我和母亲去看舞狮。果然是过节呀!小镇上人山人海,我和母亲穿行在人群当中,突然,我似乎听见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便循声找去,只见菜市场前围了一群人。我很好奇,就使出了吃奶的劲儿钻了进去,站到第一排。
瞧!一些老爷爷老奶奶打着鼓,中间还有两只大狮子跳着舞。那两只狮子长得非常漂亮,眼睛睁得大大的,血盆大口一张一合,还有几根柔软胡须。两只狮子一金一银,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可爱极了。
看,狮子们正在玩“抢灯笼”游戏呢!金狮仗着自己身子大,后脚一蹬,先去夺灯笼,不料被银狮抓了回来。金狮生气了,两只狮子就这样扭作一团,引得观众捧腹大笑。这时,金狮趁银狮不注意爬出来,一跳,顺势叼走了大红灯笼。看着这么精彩的表演,观众不禁欢呼起来。金狮子抖动着满身金毛,好像在炫耀呢!正当我看得起劲,母亲一拉我,说:“走吧,回家放鞭炮去咯!”
舞狮真热闹啊!
正月十五的舞狮
正月十五元宵节,听奶奶说外面会有舞龙、舞狮的表演。我很想去看,就缠着奶奶带我出去玩。
一出小区,外面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我和奶奶艰难地在人群里穿行着。这时我隐隐约约听到有打鼓的声音,循声找去,只见曹丞相府外围了一圈厚实的“人墙”。小孩子们站在车上或骑在大人脖子上看得津津有味,大人则伸长了脖子往里张望。我更好奇了,一心想去探个究竟,于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钻进人墙,站到最前排。只见一些老头老太太在一旁敲锣打鼓,两只狮子在中间跳来跳去。这两只狮子长得很好看,眼睛又大又圆,特别精神,血盆大口一张一合,下面挂着柔软的胡须。两只狮子一金一银,因为头太大,占了整个身体的四分之一,看起来有点笨。
我正在打量两头狮子,金狮却大摇大摆地向我跑来,猛地冲我摇晃笨重的头,大眼睛瞪着我,我吓了一跳。狮子得意洋洋地走了。“这狮子真淘气。”我想。一会儿金狮后脚一蹬跳上了高台,银狮随后也跳了上去。金狮跃跃欲试,直起身子纵身跳下来,顺势叼走了红绣球。台下爆发出排山倒海般的掌声,还伴随着阵阵叫好。金狮落地后摇头摆尾,叼着红绣球向银狮炫耀。银狮有些害怕,在台上犹豫,观众给予银狮掌声鼓励,银狮壮着胆子站了起来。“扑通”,银狮的头栽了下去。人们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谁知银狮又安然无恙地站了起来。原来它根本没有跌倒,是在跟观众开玩笑呢!金狮也纵身跳了下来,两只狮子在地上扭作一团,引得人们捧腹大笑。正当精彩的时候,奶奶来叫我,说该回家吃饭了,我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一路上,刚才舞狮的情景一一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实在太精彩了。同时,我不得不感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真希望时间可以倒转,我真想再看一次舞狮。
舞狮的现实意义
舞狮作为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在现代社会,舞狮活动仍然活跃在各种节庆和庆典活动中,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生活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