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种雾化吸入剂的临床应用,一文总结
12种雾化吸入剂的临床应用,一文总结
雾化吸入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将药物雾化成微小颗粒,使其能够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和肺部,达到快速缓解症状的目的。本文总结了12种常用的雾化吸入剂,包括其作用机制、适用症和注意事项,帮助医疗工作者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些药物。
1. 盐酸左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
属于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可舒张从气管到终末细支气管的所有气道平滑肌,适用于需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痉挛的患者。
2. 硫酸特布他林吸入溶液
属于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可扩张支气管,增加由于阻塞性肺病降低的黏液纤毛清洁功能,从而加速黏液分泌物的清除,缓解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其它肺部疾病所合并的支气管痉挛。
3. 富马酸福莫特罗吸入溶液
属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对患有气道可逆性阻塞的患者和因直接(乙酰甲胆碱)及间接(如运动)刺激而造成呼吸道痉挛的患者有支气管扩张作用,治疗和预防可逆性气道阻塞,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4. 盐酸丙卡特罗吸入溶液
属于短效β2受体激动剂,能舒张支气管平滑肌,还具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不仅可抑制速发型的气道阻力增加,而且可抑制迟发型的气道反应性增高,尚可促进呼吸道纤毛运动。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所致的气流受限。
5. 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
属于短效M受体拮抗剂,具有支气管扩张作用,治疗急性或慢性哮喘引起的可逆性气道阻塞。
6. 吸入用盐酸氨溴索溶液
是溴己新在体内的活性代谢产物,具有促进呼吸道黏膜浆液腺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增强支气管黏膜纤毛运动、促进排痰、降低黏液附着力、抗炎、抗氧化等作用,用于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引起的痰液粘稠、排痰困难。
7. 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
乙酰半胱氨酸能降低痰液粘度,使痰容易咳出,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及其病情恶化者、肺气肿、粘稠物阻塞症以及支气管扩张症等浓稠粘液分泌物过多的呼吸道疾病。
8. 妥布霉素吸入溶液
妥布霉素对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在内的革兰阴性菌具有体外抗菌活性,适用于成人伴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支气管扩张症,控制感染和改善症状。
9. 吸入用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
丙酸倍氯米松具有抗炎、抗过敏、止痒等作用,能抑制支气管渗岀物,消除支气管粘膜肿胀,解除支气管痉挛,适用于治疗哮喘及改善支气管阻塞症状。
10.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
布地奈德具有抑制呼吸道炎症反应,减轻呼吸道高反应性,缓解支气管痉挛等作用,适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
11. 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
丙酸氟替卡松能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适用于4-16岁儿童及青少年轻度至中度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
12. 吸入用伊洛前列素溶液
伊洛前列素可扩张全身动脉和肺动脉血管床,抑制血小板聚集,适用于成人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分级功能 III 级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以改善运动能力和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