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有关于“信浓”号航母的一些冷知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有关于“信浓”号航母的一些冷知识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719A06OCB00?media_id=&openApp=false&suid=&web_channel=wap

“信浓”号航空母舰是旧日本海军建造的大型航空母舰,因为该舰过于戏剧化的经历,使得她在军迷中知名度很高,但是这并不等于我们对这艘航母的了解就比较全面。这里有几个小知识,供大家了解。

“信浓”号破浪航行的画作,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实现了

“信浓”号航空母舰是中途岛战役之后,日本疯狂进行航母扩张的产物。其实笔者长期以来并不大清楚中途岛战役对于日本海军来说意味着什么,当年笔者还一度认为其实瓜岛战役才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但是现在来看,还是笔者当年幼稚了。

中途岛战役对于日本机动部队的打击是致命的

其实中途岛战役之前,日本海军航母机动部队拥有“赤城”、“加贺”组成的一航战,双龙组成的二航战,双鹤组成的五航战,“飞鹰”和“龙骧”组成的四航战以及训练用的“凤翔”号;另外其他部队也有大型水上飞机母舰和特设水上飞机母舰,也是舰载航空力量的重要补充。中途岛一战,日本海军损失了最精锐的四艘航母和舰载机飞行员,而当时除了五航战之外,四航战实际作战能力很弱,也就是说日本海军机动部队实际上仅剩2艘大型航母可以满足作战要求,这意味着机动部队基本上完蛋了,日本海军在与美国海军作战时,一没有空中掩护,二没有渐减手段,这就等于要主力舰队在美国舰队立体打击之下作战。

双鹰航母算是为日本海军勉强重建机动部队充了数,但是谁又能保证脆弱的航母不会在下一次战役中被击沉呢?

因此日本海军在此后执念式的补充航母。后来在“隼鹰”服役之后,日本海军总算能够重新编成机动部队,双鹤和“瑞凤”重组一航战,双鹰和“龙骧”重组二航战,但是问题在于中途岛战役表明了航母是很脆弱的,重建后的机动部队很有可能在一次战役中再次被毁,如果手里没有足够的航母补充,那么问题就大了。

云龙级航母实际上算是新建造的“老航母”

中途岛战役之后日本新建造和改装的航母,我们扒拉扒拉看,“大鹰”级三艘、“神鹰”、“海鹰”这五艘航母因为航速过低不能用于补充机动部队,主要用于护航;能够补充到机动部队中的只有“大凤”、“瑞凤”、“龙凤”、“千岁”级2艘,再就是“云龙”级和“信浓”号了。这些航母里面,预定编入机动部队的,其实就是前面这5艘航母,“云龙”级虽然比那些小型航母好一些,但是毕竟也是在“飞龙‘级基础上损益来的,换句话说,”云龙“级到了1942年开始加急建造的时候,实际上等于要建造接近10年前技术水平的“新航母”,而且完工的时间还不能确定,所以这里就能够看出“信浓”号的预定地位了。换句话说,“信浓”号是日本在中途岛海战之后能够获得的唯二大型航母。

“大凤”号是中途岛后日本海军建造的唯一一艘大型航母

“信浓”号则是中途岛之后改装的唯一一艘大型航母

“信浓”号以战列舰的庞大身躯,搭载不到50架战机,这一点饱受诟病。其实某种意义上说,有点苛责设计师了。应该说该舰饱受诟病的就是单层机库,但是其实这个事吧,不能这么简单的看。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就是普通战舰和航母设计理念完全不同,前者舰体内密度很大,但是航母还要布置机库,因此重心、稳心等需要重新计算,内部布置也要进一步调整;日本海军使用双层机库确实有效的增加了机库面积,但是这并不等于单层机库设计就完全不好。

“信浓”号采用单层机库,但是其面积并不小

其实作为加急改造的战舰,尤其是“信浓”号这样的大型战舰,使用单层机库更容易调整全舰的重心、稳心,减小设计和施工工作量(虽然在实际建造中也没减小多少,但这主要是日本海军老变更设计导致的),并且“信浓”号的单层机库面积并不小,足有4265平方米,已经接近双层机库的“赤城”号了。下面列举美日主要航母机库面积,大家也好有个比较:

“翔鹤”级机库面积5660平方米;
“大凤”号机库面积5250平方米;
“赤城”号机库面积4680平方米;
“信浓”号机库面积4265平方米;
“云龙”级大约3500平方米左右;
“埃塞克斯”级机库面积3948平方米;
“约克城”级机库面积大约3000平方米左右;
“列克星敦”级机库面积2232平方米。

但是为什么信浓号载机量这么小呢?这里面其实有三个原因:第一是美军计算载机量往往连飞行甲板系留数量也算进去,但是日本人习惯将全部舰载机都放到机库里,不太习惯甲板系留。这样做倒是能有延长飞机使用寿命,但是就使得航母舰载机搭载量完全取决于机库,对于“信浓”号来说,白白浪费了宽大的飞行甲板面积。

其实“列克星敦”号机库面积也不大,这就是战舰该航母都要面临的问题

第二是日本舰载机占空比较大。日本舰载机从零战21型、97舰攻、99舰爆老三样进化到零战52型、“流星”舰攻、“彗星”舰爆新三样,战机体积增大,但是对于采用折叠机翼减小面积,日军做的并不好,战斗机都不能折叠机翼,攻击类飞机折叠效率也很差。等到“信浓”号上准备使用“紫电改”作舰载战斗机,这个飞机比零战52型大不少,这势必影响机库搭载量。

紫电改性能优异,但是不能折叠机翼,且比零战52型大很多

第三就是当时日本海军也没有足够的飞机和飞行员用于装备航母了,随着战局恶化,局地战斗机越来越受重视,性能也好过舰载机;再加上信浓号有较强装甲防护,日军将其作为前进基地使用,所以实际上对于该舰本身搭载多少飞机反而不算太重要了。所以如果把搭载机换成美式飞机,可能这个搭载数据会好看得多。根据日本方面部分资料记录,该舰最多可搭载80余架飞机,可能算上了系留机,这就和美国航母差距不大了,但即使如此,吨位浪费依然很严重。

“信浓”号首航时完工度很低,更不要说还有“雪亲王”护航了

最后就是“信浓”号被击沉的问题了。严格意义上说,信浓号在这次航行时并没有完工,由于日本海军要求“信浓号”必须在1944年内建成(日军战前军令严格,如果没有完成任务从最高负责的指挥官到造船工人都会遭受严厉的处罚)。造船厂方面只得不分日夜赶工并忽视了大量的次要流程,其中有舱门水密性测试等等,这也它成为世上最短命的航空母舰的原因之一。该舰于1944年11月19日才勉强宣布建成(其实该舰仍然有大量细节部分没有完)。其实当时船厂的想法是先宣布完工,而后将船只从屡遭空袭的横须贺转移到吴港完成最后的施工,这样一则比较安全,二则对外也有个交代。后来有人综合分析,“信浓”号在首次航行时完工率也就在60%上下,换句话说,就是个船壳配了动力系统,完全不具备实战抗损能力,被轻而易举击沉也就理所应当了。

“福建”舰服役后,亚洲第一巨舰也不再是“信浓”号了

最后说一下,“信浓”号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航母,在亚洲也算第一巨舰,直到“企业”号和“福建舰”服役,这两项桂冠才被夺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