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艘不是终点:中国海军052D型驱逐舰建造计划有望突破50艘
35艘不是终点:中国海军052D型驱逐舰建造计划有望突破50艘
国产052D型驱逐舰近期再次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大连造船厂与江南造船厂两大巨头同时展现了其强大的制造能力,多艘同型号驱逐舰的建造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业内专家预测,这一系列的建造工程可能会持续至2025年,甚至可能更长时间,而其最终的建造数量有望突破50艘,这一数字无疑彰显了中国海军实力的稳步增强。
目前,中国海军已经拥有25艘052D型驱逐舰处于服役状态,这款驱逐舰在海军的作战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无论是航母编队、两栖打击群还是亚丁湾护航编队和一般的战备巡逻都能见到它的身影。除了现役的25艘外,还有10艘同型号驱逐舰正在紧锣密鼓地建造中,一旦这些驱逐舰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中国海军的052D型驱逐舰总数将达到35艘,这无疑将极大地提升中国海军的海上作战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数量众多052D也存在很多批次,目前主流的观点是五批次,每一批次都进行了针对性改进,以提升性能。比如第四批次的052D就换装了“苍蝇拍”远程预警雷达,同时加长了直升机甲板,以便满足搭载直20的需求。而最新的第五批次建造的10艘再次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主桅雷达换成了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这样052D也和055一样成为了一款装备双波段相控阵雷达的驱逐舰,这将有效提高052D对高速掠海目标的探测能力。
趋势很明显,目前052D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数量仅次于“阿利伯克”级的驱逐舰,也是我国海军有史以来建造的数量最多的一级驱逐舰。一开始军迷以为这款驱逐舰将会和十几年前的052C一样,成为海军的主力防空战舰,但这样大批量建造一款“盾舰”在中国海军中尚且首次,如今除了区域防空外052D几乎样样精通,显然已经成为了一款高配版通用驱逐舰(看看隔壁日本的“秋月”和“村雨”级就知道)。此外与“阿利伯克”级相比,除了平台稍小,导弹垂发单元数量少三分之一外,无论是雷达性能、反舰能力还是隐身能力等方面052D都丝毫不逊色。
尽管目前已有25艘052D在役,这款驱逐舰在海军的作战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无论是航母编队、两栖打击群还是亚丁湾护航编队和一般的战备巡逻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但由于任务繁重,加上要抛去休整维修的数量,实际能够部署在海上的052D数量仅有8-9艘;加之如今解放军海军的驱逐舰装备也面临着更新的压力,那些2010年前服役的13艘现役驱逐舰,包括051B、052型、052B、051C、052C以及现代级驱逐舰等,将在未来逐渐老化。为了确保海军的作战能力不会出现断层,急需新舰来接替这些老旧的驱逐舰。而2035年后,第二批4艘052C和052D早期建造的舰艇也将进入故障高发期,同样需要新舰进行替代。因此35艘052D依然不够用,未来还会有第六、第七批次的052D开工建造。
此外在近年来的防务展上,我国也展示了外贸版052DE驱逐舰,这也是我国首次计划出口驱逐舰级别的战舰,其技术水平达到了军贸出口的最高级。052DE已经推出,如今已经吸引了沙特和阿尔及利亚的青睐,前者更是有一口气采购12艘的想法,目前这笔交易还在早期谈判阶段。因此加上后续的自用版和出口型号,未来052D的最终数量突破50艘是极有可能的。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052D的出现,我国海军下一代驱逐舰的更新换代计划进入了慢车道,这与上世纪九十年代时隔数年“小步快跑”推出052-052B到052C/D的科技树形成了鲜明对比。目前新一代通用驱逐舰目前仍处于设计阶段,其具体的性能参数和建造计划尚未明朗。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新一代通用驱逐舰在2025年之前不太可能投入建造。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052D型驱逐舰仍将是中国海军的主力战舰,其建造工程也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甚至可能延续至2040年。
从国内外水面舰艇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战场环境对水面舰艇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一代水面舰艇需要采用多项高新技术,如综合电力推进、定向能武器等。然而,这些技术目前仍处于研究和试验阶段,距离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距离。因此,若强行推出新舰,可能会面临技术不成熟和进度拖延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解放军海军选择了稳健的发展策略,继续制造052D型驱逐舰,以确保海军的战斗力不受影响。
预计国产新一代通用驱逐舰的建造工作可能会推迟至2028年甚至更晚。届时,第一艘新一代通用驱逐舰将建成并投入服役,与第一艘052D型驱逐舰的服役满20年实现无缝衔接。这一规划不仅体现了中国海军对装备更新换代的深思熟虑,也展现了中国海军对未来战场环境的深刻洞察和应对能力。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海军将继续保持稳健的步伐,不断提升自身的作战能力和装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