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电视节目:从制作到播出的全方位解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电视节目:从制作到播出的全方位解析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B%BB%E8%A6%96%E7%AF%80%E7%9B%AE/10346082

电视节目是电视台通过载有声音、图像的信号传播的作品。从1958年北京电视台首次播出纪录片《到农村去》至今,电视节目已经发展成为涵盖新闻、纪录片、文艺娱乐、电视剧等多种类型的媒体形式。

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

电视节目制作主要分成三个过程:创意与选题、拍摄、后期制作。编辑属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系统,主要有早期的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系统两个发展阶段。

线性编辑系统

即基于磁带的电子编辑。其根本特点是:素材的的搜索、录制必须按时间顺序进行,需反复前后卷带以寻找素材,因此较麻烦、费时间、易损坏磁带、损失图像质量,并且限制了艺术创作思路,需多人操作且要协调好各设备的匹配问题。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 物理编辑:由1956年美安培公司生产第一台二英寸录像机开始,但对磁带的损伤是永久的,且编辑点不精确。
  2. 电子编辑:1961年后,出现了一对一编辑系统,但精度仍不够高。
  3. 时码编辑:1967年由美国电子工程公司研制,应用了预卷,较为精确,但多次复制造成的磁带上信号的损失也无法彻底避免。

非线性编辑

英文Nonlinear Editing System是使用数字存储媒体进行数字音视频编辑的后期制作系统。有如下特点:

  1. 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充分运用数字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以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效果变换无穷的姿态进入了广播电视领域,对传统的线性编辑工艺造成了极大冲击。
  2. 所谓非线性,即能随机访问任意素材,不受素材存放时间的限制,且一套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实现线性编辑设备的几乎所有功能:以计算机为平台配合专用图像卡、视频卡、声卡、用某些专用卡(如字幕卡、特技卡等)和高速硬盘(SCSI),以软件为控制中心来制作电视节目。
  3. 其制作过程:首先是把来自录像机和其他信号源的音、视频信号经过视频卡、声卡进行采集和模数(A/D)转换,并利用硬件如压缩卡实时压缩,将压缩后的数据流存储到高速硬盘中。接着,利用编辑软件对素材进行加工,做出成片,最后高速硬盘将数据流送到相应板卡进行数字解压及(D/A)转换,还原成模拟音、视频信号录入磁带。

后期制作

按照编导和电视节目剧本(或分镜头剧本)的要求,将前期采录的节目素材资料进行编辑组合、制作“片头”和“片尾”、叠加字幕、配画外音等艺术处理,以达到播出要求的过程。

声音运用

声音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尤其是它与适当的画面结合在一起的时候,经常是声音赋予了画面真实性。电视节目中的声音尤其重要。同样一种声音跟不同的画面结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电视节目声音方面的创作,可使节目达到新的境界、新的高度,能给人艺术感受,从而加深节目印象,达到目的。电视节目中的声音包括三部分:一是电视解说词,二是音响效果,三是配乐。

电视解说词

解说词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解说词可使电视节目锦上添花。其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可使电视具有完整叙事能力。有时电视画面对一些追忆过去、展望未来的内容或人的思想活动或事件的历史背景等,都是画面所不能表达的。这时应用解说词却轻易做到了电视画面难以做到的事,它赋予画面确定的含义,使电视具有完整的叙事能力。
  2. 有助于电视叙事方式的精炼和集中。有时要完整地叙述一件事情,从头到尾将它拍下来是绝对办不到的,这时可运用解说词,一句话就可表达很多信息,就可一下子把时空转移。这样,电视画面就能赢得宝贵时间去表现更重要的内容,从而使电视能够更加简练、集中地进行叙述。
  3. 可使画面更加自然、真实。有些画面属于中性的,没有感情色彩,但加上解说词,却可以创造某种情调、气氛,使画面真实自然。
  4. 可克服画面局限,揭示深层主题。电视画面对于内在的、精神的、抽象的东西往往无能为力,这时,运用解说词可以将纯粹的精神世界作为直接描写对象,揭示事物内在的、深层的意义。

电视节目音响

音响是指除语言、音乐之外的电视声音中其他声音的统称。电视音响是指同期声,它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能听到的各种各样的现场声,也包括人的讲话声和噪杂声在内。它的主要功能是增强现场感,使观众犹如身临其境。音响的作用归纳起来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强现场感,增加气氛。现场声与画面配合出现,能提高节目反映生活的真实感,使观众产生好像到了现场一样的亲切感。
  2. 可引起观众的预感。在下一个画面出现之前,先出该画面的声音,可使观众预先感觉到下一个画面的到来。
  3. 增加画面之外的空间范围。画面之外的声音能表现一定的情景,它可使节目所表现的不仅是画面上能看见的,还包括画面外所表现的空间范围。如画面出现的是母亲悲痛表情的近景镜头,画面外传来她的孩子受敌人拷打的凄惨叫声,母亲心如刀绞,昏了过去。观众虽没有看见敌人是怎样打孩子的,但从孩子的叫声和母亲的反应可以想象到敌人打孩子的情景,这种声音的间接表现方法,往往能获得相当好的效果。
  4. 连贯画面,帮助转换画面。把声音作为背景,可以把不同场景的队列画面串联起来。如演讲者的声音在继续着,画面从演讲者转到大礼堂全景,老年人听、青年听,再从大喇叭特写摇下,许多农民在树下听,用演讲者的声音就把不同场景的镜头连接起来了。

电视节目配乐

配乐指的是专为画面配上去的音乐,而不是音响中所包括的音乐声,配乐能增强画面和语言的感染力,帮助抒发感情,使画面更富有意境。背景音乐的功能有多重性:

  1. 填补背景空白。这是一种意义不大的中性音乐,它用于填补背景空白。如音响上的空白,对白中的令人不安的间歇,它没有内在价值,但能够使听觉空间变得饱满,并且使因缺乏背景声而显得单调的画面变得充实。
  2. 引出回忆联想。背景音乐可以借助于视觉因素造成声画组合效果,使观众的回忆和联想具有明显的由头,并通过过去内容和眼前内容的联系产生对比和遐想。
  3. 帮助情绪急转。当人们情绪发生急剧转变时,如果相应地出现与急转后情绪相吻合的音乐,能使情绪的转变更加突出和令人注目,很好地表现出人的内心世界。
  4. 帮助切换画面。在一组用视觉蒙太奇结构模式拍成的镜头中,背景音乐也可以把在视觉上的不连贯的镜头联系起来,为视觉变化提供过渡。
  5. 美化。一幅美丽的画面加上诗一般的解说词,配上适当的音乐后,将变得更加美丽。

声音之所以能够成为电视这门视听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的生理因素所决定的。因此,为了能使节目获得观众欢迎,应该依据节目内容需要,对声音进行统一的设计和合理安排,还应该依照电视节目事实,对解说、音响、音乐等因素在编制过程中加以不同的处理和加工。一般来说,解说表意、音响表真、音乐表情,三者也可以同时出现,但不能各行其是,互相干扰,只有这样,才能使声音在电视节目中充分发挥作用。

节目类型

大致的可分为新闻类节目(正规的),财经类节目(相关咨讯及评述),体育类节目(赛事转播及体育消息报道),文化娱乐类节目(包括影视,综艺,娱乐咨讯等),生活类节目(包括生活见闻,百姓平日关心的一些内容),谈话类节目,军事类节目,教育类节目,科技类节目,少儿节目,老年节目,广告节目等等。由于电视节目的发展,许多节目的类型复杂多样,包含了多种类型。

  • 电视新闻资讯节目
    定义: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公众关注的最新事实信息进行报道的电视节目类型。
  • 电视谈话节目
    定义:以电视为传播媒介,通过话语形式,营造屏幕内外面对面人际传播的“场”氛围,以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双渠道来传递信息,整合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电视节目类型。
  • 电视文艺节目
    定义:以文学、艺术和文艺演出作为创作原始素材和基本构成元素,在保留原有艺术形式的基础上,运用电视视听语言进行二度创作,具有较高欣赏艺术性和审美价值的电视节目类型。
  • 电视娱乐节目
    定义:以电视为传播媒介,利用综合性的表达手段,将多种娱乐性的元素组合在某一种形式中,在某一时段强化电视的娱乐功能,单纯地使观众身心放松、精神愉悦的电视节目类型。
  • 电视纪录片
    定义:非虚构的、审美的(非功利的),以建构人和人类生存状态的影像历史为目的的电视节目类型电视剧。
    定义:灵活运用文字、戏剧、电影等多种表现手法,广泛深入历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交织使用电子传播、家庭传播、人际传播的各种手段,在当下社会影响最大、收视份额最足的电视节目类型。
  • 电视电影
    定义:按照电影的艺术规范和电视的叙事规律来制作,通过电视媒介播放的电视节目类型。
  • 电视特别节目
    定义:各级电视机构打破常规播出之栏目、时间、长度等诸多限制,充分投入人、财、物资源,以各类特别事件作为内容载体,以特别策划、精心编排为形式特征,能够收获巨大社会影响和优质经济效应的特殊的电视节目类型。

如果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频道分类来划分电视节目,则有:
新闻综合类:如《朝闻天下》《第一时间》《法治在线》《环球视线》《每周质量报告》《新闻1+1》《新闻30分》等
科技教育:如《百家讲坛》《探索·发现》《人与自然》《科技博览》等
影视娱乐:如《非常6+1》《第10放映室》《开心辞典》《九州大戏台》等
经济生活:如《购物街》《经济与法》《每日农经》等。

  • 体育赛事
  • 外语
    参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节目分类

节目相关数据统计

2023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电视节目制作时间260.01万小时,同比下降3.97%;播出时间2001.63万小时,同比下降0.10%。新闻资讯类电视节目制作时间97.77万小时,同比下降3.81%;播出时间283.80万小时,同比下降2.31%。专题服务类电视节目制作时间69.67万小时,与去年基本持平;播出时间285.11万小时,同比增长2.89%。对农电视节目制作时间64.79万小时,同比下降3.61%;播出时间390.58万小时,同比下降7.79%。影视剧类电视节目制作时间6.74万小时,同比增长11.40%;播出时间882.47万小时,同比增长0.40%。少儿电视节目播出时间63.65万小时,同比下降1.06%。综艺益智类电视节目制作时间21.07万小时,同比下降14.25%,播出时间97.89万小时,同比下降6.09%。

截至2023年底,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79%,乡村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72%。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约4.1万家。传统广播电视节目销售收入318.64亿元,同比下降3.64%。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