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教师文化建设——弘扬高尚师德,争做四有好老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教师文化建设——弘扬高尚师德,争做四有好老师!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21/09/32188153_1129295614.shtml

师德自古便存在,随着时代的变迁,对师德的要求亦有所演变。现代师德不仅继承了古代师德的精髓,更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进入新时代,师德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从“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到作为“四个引路人”的职责,再到“四个相统一”的要求,这一系列理念不仅体现了对教师的崇高期望,也彰显了新时代教育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深入思考和精准定位。

本期我们就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新时代教师要求,来聊聊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如何入手。

四有好老师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1. 有理想信念

王阳明曾道:“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这强调了理想信念对于个人成就的重要性。对于教师而言,有理想信念意味着要坚守教育初心,秉持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热爱。一个心中有国家和民族的老师,会明确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从而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投身于教育事业,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指明方向。

2. 有道德情操

《礼记》中记载:“德者,本也。”道德情操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有道德情操的老师,不仅自身品行端正,更能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他们严于律己,诚实守信,关爱学生,尊重他人,用高尚的道德品质感染和熏陶学生。教师的道德情操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 有扎实学识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必须具备扎实的学识基础。论语有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教师应该精通所教科目,能够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师还应该具备广博的学识和开阔的视野,能够引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 有仁爱之心

仁爱之心是教师职业的情感基石。孟子曰:“仁者爱人。”有仁爱之心的老师,会关爱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用爱心和耐心去呵护他们的心灵。这样的教师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用温暖和关怀去化解学生的困惑和烦恼。这种仁爱之心不仅能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四个引路人

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1. 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礼记·学记》中有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雕琢玉石,方能成器;人通过学习,才能明理。教师作为学生品格成长的引路人,应以身作则,引导学生锤炼品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培养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2. 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理解知识的本质。教师应当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例子,将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探索,不断成长。

3. 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习贵在思考,有疑问才会有进步。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思考中不断进步。

4. 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有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让学生明白,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与国家的繁荣富强紧密相连,应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为祖国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个相统一

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1. 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

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的目的在于发扬学生的优点,纠正他们的过失,使其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育人。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是教书的目的。只有将二者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

2. 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

《论语·子路》中说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言传的同时,更要注重身教。要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让他们在模仿和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3. 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

老子认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即做学问要日积月累,不断积累知识;而追求真理则要不断减少私欲杂念,保持内心的纯净。作为教师,既要潜心问道,追求学术上的精进;又要关注社会,将学术成果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只有将学术与社会相结合,才能实现知识的价值和社会的发展。

4. 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张载《经学理窟·义理》有言:“学贵心悟,守旧无功。”意为在学术研究中要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然而,创新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视学术规范。学术自由是学术研究的前提,但自由并不意味着放纵。教师要在遵守学术规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推动学术研究的不断进步。

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通过精心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坚守“四个相统一”,以卓越的教育智慧,引领学生们勇攀知识高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