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白《王昭君二首》赏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白《王昭君二首》赏析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gushiwen.cn/shiwenv_3dd79bed6d73.aspx

《王昭君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一首七言古诗,一首五言古诗。这组诗是对王昭君离汉出塞远嫁匈奴的哀怜,第一首诗重点阐明制造昭君悲剧的主要原因;第二首诗借昭君身世来感慨诗人自己的身世。全诗通篇弥漫着伤感的气氛,格调凄婉,读来让人伤怀、感动,表达出极为深挚的同情与惋惜。

作品原文

王昭君二首

李白〔唐代〕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汉家秦地上空的明月,飘光流影照耀着明妃王昭君。
一日出嫁,登上玉关道,天涯一去不复归。
汉月还可以从东海升起,明妃西嫁,没有回归之日。
燕支山天地冻寒,好将雪花当作鲜花,蛾眉憔悴埋没胡沙之中。
就因为生前没有黄金,以至被画工画成为丑八怪,
死后的青冢徒然留下,令人叹息。

注释

明妃:即王嫱,字昭君,西晋时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之为明妃。晋郭璞《江赋》:“明妃敛袂以愁怨。”
玉关:即玉门关。
燕支:山名,在甘肃省西部。汉武帝时,曾以此地赐与霍去病。
胡沙:指胡地风沙。

赏析

汉朝宫女王昭君远嫁匈奴单于呼韩邪的故事,因为故事精彩、寓意丰富,自汉代以来就在民间广泛流传,不仅赢得了老百姓的喜爱,也成为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经久不衰的一个创作题材。千百年来,产生了许多动人的民间传说,而且以王昭君故事为题材创作的诗歌、小说、戏剧也多得数不清。唐朝大诗人李白的《王昭君二首》,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第一首诗以“汉家秦地月”开篇,通过描写明月照耀下的王昭君形象,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接着,诗人用“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昭君出塞的场景,表达了对昭君命运的深切同情。诗中“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两句,运用对比手法,进一步强调了昭君出塞的悲剧性。最后,“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两句,揭示了昭君悲剧的根源,表达了对昭君命运的深深惋惜。

第二首诗则通过描写昭君出塞时的场景,进一步抒发了对昭君命运的同情。诗中“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昭君出塞时的悲痛心情。最后,“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两句,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昭君命运的转折,表达了对昭君命运的深深同情。

创作背景

唐天宝十一载至十二载(752—753)间,李白离开幽州至单于都护府凭吊昭君墓,写下《王昭君二首》。

简析

《王昭君二首》由一首七言古诗和五言古诗组成。这组诗是对王昭君离汉出塞远嫁匈奴的哀怜,第一首诗重点阐明制造昭君悲剧的主要原因;第二首诗借昭君身世来感慨诗人自己的身世。全诗通篇弥漫着伤感的气氛,格调凄婉,读来让人伤怀、感动,表达出极为深挚的同情与惋惜。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参考资料:

1、晓茅·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 李白诗·武汉:崇文书局,2017
2、黄德炎·昭君诗话·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