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茅盾文学奖丨授奖词:李娟获得首届茅盾新人奖、朱自清散文奖、鲁奖等奖项授奖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茅盾文学奖丨授奖词:李娟获得首届茅盾新人奖、朱自清散文奖、鲁奖等奖项授奖词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602/12/70020860_1125106169.shtml

李娟,这位来自新疆阿勒泰的作家,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在当代文坛独树一帜。从2003年出版首部散文集《九篇雪》至今,她已出版了多部作品,包括《阿勒泰的角落》《冬牧场》《遥远的向日葵地》等。她的文字细腻质朴,充满诗意,被誉为"阿勒泰的吟唱精灵"。

李娟,1979年生于阿勒泰。1999年开始写作,2003年1月出版首部散文集《九篇雪》,先后又出版了《阿勒泰的角落》《我的阿勒泰》《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冬牧场》《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记一忘三二》《火车快开》《遥远的向日葵地》11部作品。

李娟自1999年写作以来,先后获得以下奖项:

  • 2006 第二届天山文艺奖《喀吾图的永远之处》
  • 2009 第一届在场主义散文奖·新锐奖《羊道》
  • 2010 华文最佳散文奖《要过不好不坏的生活》
  • 2010 第九届上海文学奖《荒野来客》
  • 2011 茅台杯人民文学奖“非虚构奖”《羊道》系列
  • 2011 华文最佳散文奖《羊的冬天》
  • 2012 第二届西部文学奖·散文奖《报应》
  • 2012 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羊道》
  • 2013 第四届天山文艺奖《阿勒泰的角落》
  • 2014 花地文学榜·年度散文金奖《阿勒泰的角落》
  • 2016 第一届茅盾文学新人奖
  • 2017 第十一届上海文学奖《火车快开》
  • 2018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遥远的向日葵地》
  • 2018 2017中国好书《遥远的向日葵地》
  • 2019 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遥远的向日葵地》

虽然部分奖项是民间自发组织的、部分是地方文联组织的、还有部分是知名杂志组织的,这些奖项的获得也一步步见证了李娟的成长。部分奖项过于久远,无法考究相关颁奖词,小编摘录部分李娟获奖的颁奖词如下: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颁奖 李娟(中间)

李娟2017年出版的散文集《遥远的向日葵地》,获得2018年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颁奖词说:

李娟的散文有一种乐观豁达的游牧精神。《遥远的向日葵地》中,那块令人忧心的年年歉收的田地,不竭地生长着天真的喜悦。她的文字独具性灵,透明而慧黠,边疆生活在她的笔下充满跳荡的生机和诗意。

李娟获奖感言:

我很喜欢种花,我觉得植物的生长是这个星球的奇迹之一。它们是所需最最微小的生命,只要有阳光、空气和雨水这些免费之物就能无限繁衍。它们看上去最坚韧,然而也最脆弱;它们没有眼睛,哪怕生活在阳光下,也只能如黑暗中摸索一般试探着生长。10年前,当我手持铁锨,站在百亩葵花地的边缘,面对无边无际的金波绿浪,则更为无力与茫然。但同时,心中也激荡着生存的豪情,感到孤独又自由,激动又微弱。
写作是我攀附世界的蔓条,扎根人生的土壤,是我的光合作用。可能我也是一株植物,持续生长、无际蔓延就是我的全部了。而不是今天结个西瓜,明天再长把豆子,样样都试着来一点。如果有一种方式已能足够疏解心中淤块,有一条路已经足够通畅易行,我就没必要再去尝试别的。我想把一件事做到底,一砖一瓦地缓慢建设到底。这可能是我的缺陷,但也是我的野心。谢谢每一个曾在我的葵花地边驻足停留的人们。


茅盾文学新人奖颁奖

2016年7月4日茅盾诞辰120周年纪念日,李娟获得茅盾文学新人奖。授奖词:

李娟那些随兴而为的文字,是与在新疆阿勒泰一隅的切身经验感悟紧密相连的,是怀着女性的敏感和写作者的虔诚,为广袤土地上人、河流、万物的平凡生动留下富于温度和情怀的造像写心,大千世界唯个人笔墨绚烂,其散文点点滴滴汇成的涓涓细流,已成为当代汉语写作中极具美感和冲击力的存在。


花地文学榜·年度散文金奖颁奖

李娟2010年6月出版的《阿勒泰的角落》,《阿勒泰的角落》被称为现代版《呼兰河传》,获2013年第四届天山文艺奖、2014年花地文学榜年度散文金奖。颁奖词:

李娟是近年中国文坛最大的意外惊喜。《阿勒泰的角落》让读者有机会伴随李娟走过羊道,熬过冬牧场,回到她写作的原乡。她的文字重新唤起我们几乎要遗忘的“天真”、“纯净”之美,也让阿勒泰从一个地理和精神上双重的偏远角落,变成大家所熟识的文学地标。与其说她是用细腻的情感和质朴的笔致描述了个人的生活,毋宁说,她是透过私人的感触呈现了新疆的历史脉动,在那自然素净的文字背后,是新疆广袤土地上世世代代不息的精魂。在她的文字世界里,世界很寂寥,时间很绵长,而人变得很小很小。她被誉为阿勒泰的吟唱精灵,为中国当代散文带来一股不同以往的清丽之风,这股风不属于潮湿的世俗,但它已经吹过。

李娟获奖感言:

我的写作没有离开身边手边的微小之事。感谢大家的鼓励,感谢大家对这部再版旧作的认可。这本书出版至今已有四年时间,其间不停被加印并得到持续关注,令我自己都感到惊奇。我在这本书里记录了一些平凡微弱的(可能已经永远消失了的)小事,它们虽微小却坚定。它们令当年的我无法忘怀,无法绕开,便耐心地将其呈现笔端。也令后来的读者轻易被打动,可能从此也无法忘怀了。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生命力”吧。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这不是“旧”作,它还算是很“新”的。
如今我的写作仍然没有离开身边手边的微小之事,我自己也没有离开阿勒泰的角落。对于很多人而言这可能是局限性,但对我,是非常满意的命运。再次感谢。

李娟2010年至2011年创作的的系列散文《羊道》,获得2012年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颁奖词:

李娟的《羊道》以日常闲话的方式,讲述着哈萨克家庭逐水草而游牧的故事,质朴中有着流丽,平实中有着清新。在李娟的讲述中,庸常性和传奇性浑然一体,给人以异样的审美享受。自然的严酷与柔美,生命的坚韧与脆弱,生存的艰辛与欢愉,在李娟的讲述中难解难分。李娟以一种个性鲜活的方式,看取边塞人民的生活状态,观察边塞人民的生命态度,探究边塞人民的价值观念,也惊异,也慨叹;也感动,也凝思。李娟的文章,剔透天然之下,又能促使我们再一次思考文化的多样性与互补性,这无疑也是极有意义的。

李娟获奖感言:

谢谢大家!我感到很幸运,我只不过做了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却得到了这么多的荣誉和友谊。对我个人来说,《羊道》是我近几年很重要的一部文字。零零碎碎地慢慢写成,花了三年多时间。这次写作不但为我积累出了眼下这40万字,更是自己的一次重要成长。我一边写,一边发现,一边改变,一边坚定心意。
写《羊道》之前的很多年,我一直在机关上班,过着循规蹈矩、节奏急促的办公室生活。写《羊道》后不久,我辞职去到遥远的江南一带,打工、生活。文字大致结束时,我的心也完全踏实,回到了农村的家中,和我妈一起生活,感到这一切真的很好。
最后,还是要说谢谢,不但要感谢大家的认可,要感谢大家的宽容。在前不久《羊道》成书前的反复改校工作中,我发现了初稿(也就是近两年发表过的这些文字)的很多问题,包括行文的毛病、许多不合适的态度等等,感到羞愧和后悔。无论如何,我觉得现在的自己比过去好多了,觉得自己的写作仍然刚刚开始。

李娟2010年至2011年创作的的系列散文《羊道》,获得2011年第二届人民文学奖非虚构奖。颁奖词:

在《羊道》系列中,李娟的叙述来自她的记忆深处,以及那片广袤沉静而丰腴的土地。她记住的,恰恰是易被人们所遗忘的一切——那些正被现代文明分分秒秒侵蚀的、某种古老而民间的传统。正是这种富有价值的、兼具深情与克制的日常记录和生活描写,使她的文学疆域远远超越具体的地理界线与时间限定,在广大的时空获得延伸性的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