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形意拳·气沉丹田练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形意拳·气沉丹田练法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610/15/32932176_1125824099.shtml

形意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其独特的气沉丹田练法不仅有助于强身健体,更是提升武术技艺的关键。本文将从理论到实践,深入解析形意拳中气沉丹田的具体练法。


形意拳·起落钻崩处·五行任纵横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不论是站着练习气息,还是模仿鹰啄的动作,或是开始练习拳法,都必须确保气息沉入丹田,这是练习形意拳的重要技巧之一。如果不能做到气沉丹田,就无法打出形意拳的内在力量。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理解什么是气沉丹田,以及如何做到。气沉丹田主要是依赖膈肌上下运动的腹式呼吸法,当我们吸气时,膈肌会向下移动,肺会尽量向下扩展,肋骨也会稍微向外张开,同时下体提肛缩肾以支撑腹部内脏;呼气时,膈肌上升,两肋向内向下合并,腹内脏器自然放松下垂,真正的气息会沿着任脉下行,注入丹田,这样可以使心和肾相互作用,以补充身体的能量,胸背、双肩和腹部以上的部分始终保持放松,而腹部则感觉非常充实,呼吸也相对较深、较长、较均匀。这也是“先天之气应该稳定,后天之气应该顺畅”的道理。这里有两点需要解释一下。

第一,气沉丹田和练硬功时的“气贯丹田”或“人力丹田”是不同的。“贯”和“人力”是强行将气往下压,使其进入丹田,而“沉”则是顺其自然,引导气息,有放松和安静的感觉。

第二,练拳的时候,就像生活中的文武之道,需要张弛有度。练拳是动态的活动,其动作有开放和收缩,有积累和释放;呼吸也必然有吸气和呼气,气息也要有上升和下降,有紧张和放松。气息不能总是在丹田僵硬不动,而应该像鼓一样振荡开合,自由飞翔。这就像《神运经》上说的:“纵横,是指胁部的开合动作,飞腾,是指丹田的呼吸变化。”这说明丹田需要有呼吸,并不是让气存在丹田而不动。那么,为什么要让气沉到丹田呢?首先从健康和养生的角度来看,人的一生从出生到衰老,就是肾气的生长、发育、充实到衰退的过程。如果能延缓肾气的衰退,也就能延缓人体的衰老,这一点已经被中医和西医的理论所证实。中医所说的肾,不仅仅指两个肾脏,还包括了生殖、泌尿和部分重要的内分泌系统。从肚脐下到耻骨这一范围,我们统称为丹田,就是练气结丹的地方。这里是产生性激素的位置,包括前列腺、睾丸,女性的卵巢等,肾脏也在这个附近。通过腹式呼吸、膈肌上下运动和提肛缩肾的练习,可以增强这部分脏器的功能,延缓其衰退,从而延缓人体的衰老。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功能加强,不仅可以让人精力充沛,还能增强抵抗风寒湿热的能力,就像吃了“强的松”一样。对于内练一口气来说,丹田是生气的源头。练气时,先从丹田结成气团,然后沿着经络运行,形成人体的经络场。所以,练丹田可以起到“补肾”的作用,肾气充足,武艺才能精进。另外,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可以增强膈肌和腹肌的力量,加大腹压的变化,改善腹部的血液循环,减少体内的淤血,也改善了心脏的工作。从技击的角度来看,采用腹式呼吸、胸部空虚而腹部充实,气向下沉,膈肌大幅度向下运动,肺体向下膨胀,肠胃等脏器垂注于腹内,以及肩膀下沉,胸肌、背肌的放松等,都可以使腹部充实而沉重,降低人体的重心,在力学上起到稳定的作用。在运动中可以达到身体正直、安稳、舒适,步伐稳健。同时,由于胸、背、腰肌始终处于空虚松静的状态,所以既能宽敞舒适、轻盈,又灵活而有弹性。这样既便于随着对方的进攻之势进行缠绕、引导其失势,得势后又便于利用腰部作为弓把的作用,发出丹田命门的力量。这就是前辈形意拳家常说的:“腰部活泼,胸部含蓄,运用丹田的力量,发出肾气来打人。”那么,在练拳的时候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步骤,才能做到气沉丹田呢?前面已经提到过,在练拳过程中的“气沉丹田”,并不是把气沉到丹田后就坚守不动,而是要根据拳势的变化让气在丹田(气海)与中脘之间上下起伏、振荡。对于练拳已经有初步功夫的人来说,只要在走架的时候注意做到:头部正直而抬起,肩膀平整而顺畅,胸部挺出而闭合,背部圆润而正直,腰部下塌、胯部放松。随着拳式的动作进行呼吸的配合,蓄力时吸气、释放时呼气,开放时吸气、收缩时呼气。吸气时气息提升到中脘,呼气时气息下沉到气海,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做到了气沉丹田。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一时不容易掌握,可以分两步来进行练习。

第一,首先练习放松安静的站立,这就是“自然桩”。不论你选择形意拳的三才桩、八卦掌的定劲桩、太极拳的混元桩,还是少林拳的马步桩,都是可以的。你需要按照要求站好姿势,全身放松,但要松而不懈,精神要集中,气势要腾挪。这里完全采用自然的腹式呼吸,不要勉强,更多地注重放松。每天早上和晚上各站半小时就可以了。这样练习大约2个月,以达到能够完全放松和安静为佳。

第二,还是按照你所选择的桩法的姿势,放松安静地站立。这次采用逆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向内收缩,提起肛门收缩肾脏,两肋稍微向外张开,将气提到中脘。与吸气的同时,两手向回收;呼气时,小腹放松并向外凸出,仍然要微微提起肛门,两肋稍微向内向下合并,同时两手向外推。随着你越来越熟练,呼吸时,两手向回收和向外推的幅度也会越来越小,最后变为用意念引导气向回收,以及用意念引导气,用气推动力量向外释放。从外表上基本看不出手的动作。这样再练习3到6个月就可以了,当然,多练更好。练的时间越长,功夫就越深。

第三,选择几个动作简单但有明显收放开合、蓄发节奏分明的拳法动作,将动作与呼吸相配合。开放时吸气,合并时呼气;蓄力时吸气,发力时呼气;收回时吸气,释放时呼气。吸气为提升,呼气为下沉。练习时千万不要快,要自然,不要勉强。不需要很长时间,你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达到气沉丹田的状态了。此时,你会明显地感觉到,两腿的前部有力,小腿肚子感到沉重,双脚有扎根于地的感觉。每一个动作的力量都源于脚跟,并沿着踝骨向上传递。腰胯与大腿放松自如,两膝有力,腰部以上轻松灵活,动作幅度大而敏捷。整个身体就像一根鞭子,鞭把在脚跟,鞭杆在腰,两臂两手如同鞭梢。此后,不论你练习什么拳法套路,不论走架的快慢,都可以保持气息沉稳而不浮躁,步伐稳健而不乱。动作发力时,整体而不散乱,就像风吹动大树一样,所有的枝条都在摇曳,美丽而自然,充满了趣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