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纤维市场深度分析:产能扩张与需求疲软下的产业转型之路
中国碳纤维市场深度分析:产能扩张与需求疲软下的产业转型之路
随着碳纤维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航空航天、风能、汽车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将为您解析全球及中国碳纤维市场的现状与未来趋势,通过详实的数据和专业分析,揭示这一前沿材料产业的发展脉络。
由Composites World 主办的CF24 碳纤维研讨会即将召开。CompositesWorld(复合材料世界杂志)高级编辑GRACE NEHLS以新闻学的视角,对赛奥(ATA)关于全球和中国行业参与者的碳纤维市场报告中分享的见解、观察和数据进行了补充说明。
中国碳纤维市场概览
碳纤维并非千篇一律,其性能差异显著影响着不同终端市场的应用选择。例如,风力发电机等应用倾向于使用中端碳纤维品级(如T300至T700),而航空领域则偏重于高端品级(如T800和T1200G)。
图 2a 和 2b. 2023 年中国 CFRP 的需求和应用(单位:公吨)(上图)和中国 CFRP 的收入(单位:亿元/人民币)(下图)。
中国碳纤维产业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制造商在成熟材料技术的掌握上展现出强大实力,成功在风能、工业、汽车等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然而,在高性能航空结构用碳纤维生产方面仍显薄弱,这反映了航空领域对材料性能的严苛要求和长期经验积累的重要性。
产能与需求的矛盾
全球碳纤维需求量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约28万吨,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然而,林刚的报告显示,2022年至2023年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下降14.8%,中国需求量更是锐减25.7%。这种供需失衡导致价格大幅下滑,从2022年的33美元/公斤跌至2023年的18美元/公斤。
图 6. 2015-2023 年按单价(美元/千克)划分的中国碳纤维需求量。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碳纤维产能持续扩张,2023年达到13.8万吨,占全球产能近一半。这种产能过剩与需求疲软的矛盾,引发了业界对行业洗牌的担忧。
市场波动与地缘政治影响
COVID-19疫情对碳纤维市场造成了深远影响,不仅影响了库存和需求,还导致价格波动。此外,地缘政治因素也增加了市场不确定性。美国对中国碳纤维征收关税、中俄关系以及两岸关系,都影响了国际客户对中国碳纤维供应商的信心。
图 7. 2008-2025 年中国碳纤维需求量(公吨),分为国内生产量和进口量。
未来展望与建议
中国碳纤维产业在体育器材、风电叶片、碳/碳复合材料等领域已具备较强竞争力,但缺乏探索新应用生态系统的耐心和能力。为确保行业健康发展,林刚建议:
- 积极融入国际碳纤维供应链,发展创新生态链。
- 通过行业领军企业间的合作,提升技术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 面对不确定的市场需求和技术革新,保持耐心,注重技术研发。
碳纤维产业的未来充满挑战与机遇,需要业界共同努力,推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