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政策与全球制造业触底推动行业复苏
工业机器人:政策与全球制造业触底推动行业复苏
工业机器人行业正迎来复苏的曙光。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和全球制造业的触底反弹,这一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本文将从多个维度解析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最新动态,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国自动化市场需求现状与展望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自动化市场需求总体表现较弱,总销售额同比下降2.2%至2201亿元。其中,项目型市场在电力、石化等行业投资增长的拉动下,前三季度销售同比持平,约1435亿元。而OEM型自动化市场则受新能源和地产相关行业需求下降影响,前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减少6.0%至766亿元。
从季度数据看,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需求与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变化较为吻合。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增速在上半年转正后再度下降,1-10月累计减少4.3%。不过,随着9月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增量政策,叠加上年同期低基数,四季度我国自动化市场有望恢复增长,推动全年市场规模降幅收窄至-0.2%。同时,随着未来财政等增量政策效果进一步落地,2025年我国自动化市场规模有望增长3.2%至2995亿元。
工业机器人市场表现与前景
国内市场
产量快速增长:今年以来,在汽车、电子、家电等工业机器人销量占比较高的行业需求旺盛的拉动下,叠加低基数效应,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保持快速增长趋势。11月份,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9.3%至5.4万台;1-11月份累计产量同比增长11.1%至48.4万台。
保有量全球第一:202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已达175.5万台,十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9.4%。占全球工业机器人保有量的比重也上升至41%,保持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单一市场。
- 国产化率持续提升:内资品牌市场份额仍在上升,第三季度已达53.9%。埃斯顿、汇川技术、埃夫特等内资机器人龙头市场份额亦保持长期提升趋势。
全球市场
需求稳定增长: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短缺推动自动化需求,供应链优化和中小企业对自动化技术的需求增加,推动全球机器人需求增长。
区域增速差异:亚洲需求引领全球,增速方面亚洲与美国预计年复合增速4%,欧洲3%。
- 技术趋势:移动式机械臂、人形机器人研发、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进步将推动机器人技术新的发展。
服务机器人市场
2023年,服务机器人市场持续增长,其中:
- 新型专业服务机器人(包括 AMR)20.5万台,同比增长30%
- 新型医疗机器人6200台,同比增长36%
- 新型消费服务机器人4.1万台,同比增长1%
中国供应商的崛起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MIR DATABANK公布的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厂商同比增速达21.1%,远高于整体市场增速。同时,2024年前三季度内资厂商市场份额提升至51.6%,较2023年同期增长4.5个百分点,从销量口径上首次实现对外资品牌的反超。
中国企业市场份额快速上升,以埃斯顿和汇川等为代表的国内厂商近年来市场份额呈快速上升趋势。其中,埃斯顿的市场份额由2017年的1.7%提升至2023年8.5%,同期汇川技术的市场份额也由0.8%提升至6.5%。
结论
随着需求回暖和制造业持续转型升级,未来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有望加速增长。同时,RV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市场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工业机器人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升,有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