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黄芩黄连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黄芩黄连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biocloudservice.com/wordpress/?p=43643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主要累及大、中动脉的全身性疾病,且患者日趋年轻化,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黄连是治疗AS的中药复方中常用的核心药物组合,此外,在许多治疗AS的方剂中也可以发现QLYD。因此,本文通过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分子对接等手段,在分子水平上系统分析QLYD在AS中的作用机制。

数据来源

数据集/队列
数据库
详细信息
黄芩和黄连的有效成分和靶点
TCMSP、Uniport
49个有效成分及其225个靶点
AS的靶点
OMIM、DrugBank、 DisGeNET、GeneCards、CTD
145、53、239、1221和64个抗AS靶点
GSE100927
GEO
481个差异基因

研究思路

作者首先基于TCMSP数据库筛选了QLYD(黄芩和黄连)的有效成分和靶点,利用Cytoscape构建了QLYD活性组分及其靶点的调控网络,基于OMIM、DrugBank、DisGeNET、Gene Cards和CTD数据库中挖掘AS的潜在治疗靶点;接着,基于GEO数据库中获取正常或动脉粥样硬化的差异基因,对上述基因取交集,最终保留了68个潜在的AS治疗靶点。利用String构建了一个包含68个节点和1060条边的PPI网络并基于MCC算法确定排名前5的枢纽基因(IL6、VEGFA、AKT1、TNF和IL1B),并利用MCODE插件对上述靶点进行蛋白聚类分析。随后,作者对上述68个相交靶点进行功能富集分析,以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分析。最终建立了小鼠AS模型探究QLYD的抗AS作用。

主要结果

  1. QLYD活性成分及其靶点确定

本研究基于TCMSP数据库筛选了QLYD(黄芩和黄连)的有效成分,分别鉴定了14种和37种活性成分,对其进行归一化和靶点分析,最终保留了49个有效成分及其225个靶点。随后利用Cytoscape构建了QLYD活性组分及其靶点的调控网络(图1),其中相关度最高的是槲皮素、汉黄芩素、植物甾醇、黄芩素和延胡索,此外,据文献报道,小檗碱被广泛用于治疗AS,将其纳入接下来的分析。

图1 QLYD有效成分与靶点的关系网络

  1. QLYD抗AS关键靶点鉴定

作者基于OMIM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Gene Cards数据库和CTD数据库中挖掘AS的潜在治疗靶点,分别鉴定了145、53、239、1221和64个抗AS靶点;基于GEO数据库中获取正常或动脉粥样硬化的基因表达谱,其中差异上调基因355个和差异下调基因126个(图2A-B);对上述基因取交集,最终保留了68个相交靶点(图2C-D)。

图2 QLYD抗AS关键靶点鉴定

  1. 关键靶点PPI网络分析及蛋白聚类分析

利用String构建了一个包含68个节点和1060条边的PPI网络(图3A),图中节点面积越大,颜色越深,展示了排名前20位的靶点(图3B);作者基于CYTOHUBBA中的MCC算法确定排名前5的枢纽基因(IL6、VEGFA、AKT1、TNF和IL1B)(图3C),并利用MCODE插件对上述靶点进行蛋白聚类分析(图3D),最终得到3个不同的蛋白簇,其中以MMP9蛋白为基础的Cluster1参与了细胞迁移、凋亡信号通路的调控、炎症反应的调控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生成等调控过程;以MAPK14蛋白为基础的Cluster 2参与了血液凝固的正向调节、上皮细胞凋亡过程的调节、活性氧代谢过程的调节和炎症反应等生物进程;以CYP3A4蛋白为基础的Cluster 3参与了外源分解代谢过程、脂肪酸生物合成和代谢过程(图3E)

图3 QLYD干扰AS交叉目标的PPI网络分析结果

  1. 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

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上述68靶点主要富集了对炎症反应的调节、活性氧代谢过程、细胞因子活性和受体配体活性等生物进程(图4A);KEGG富集结果表明QLYD主要参与了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和MAPK等信号通路(图4B)。此外,作者还对排名前50的KEGG通路进行了分类(图4C-D):细胞过程(细胞生长和死亡)、机体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发育和再生)、人类疾病(传染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和免疫疾病)、信号转导(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和PI3K-Akt等信号通路)。在AS相关通路网络分析中(图4E-F),MAPK1、AKT1、MAPK14、IL1B和FOS排名靠前,QLYD可以通过协调多个通路来治疗AS。

图4 QLYD干预AS交叉靶的GO和KEGG富集分析

  1. 分子对接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作者以五大核心成分(槲皮素、汉黄芩素、植物甾醇、黄芩素和延胡索)及小檗碱与IL6、VEGFA、AKT1、TNF、IL1B、MAPK1、FOS等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图5A)。其中汉黄芩素与FOS结合活性为−9.4;小檗碱与FOS结合活性为−9.0;槲皮素与FOS结合活性为−8.2;小檗碱与AKT1结合活性为−8.2;小檗碱与TNF结合活性为−8.0(图5B-F)。

图5 核心靶点与核心成分的分子对接结果

  1. 小鼠AS模型验证QLYD作用

为了验证QLYD的抗AS作用,建立ApoE-/小鼠AS模型。图6A显示,QLYD显著减少AS小鼠动脉粥样化面积,降低斑块内脂质含量,但对其胶原纤维含量影响不大;与模型组比较,QLYD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图6B);此外,QLYD显著降低AS小鼠血清中TNF-α、IL-6、IL-1β和IL-18的水平;免疫蛋白印迹结果表明QLYD显著降低TLR4的表达,对NF-κB p65表达无显著影响。上述结果表明QLYD可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AS小鼠炎症水平,发挥其抗AS作用。

图6 QLYD干预AS小鼠体内实验研究

文章小结

这篇文章采用了实验+生信分析+实验的模式,从整体到效果到分子机制层层递进,干湿结合,是研究中药效果的不错的思路。中医药方向的小伙伴要赶紧抓住机会,利用生信助攻中医药实验研究,缩短研究周期,尽早发文,中药经方发表SCI so easy!同时“老药新用”的研究思路可以拓展成为国自然课题,一举两得想复刻的小伙伴可以扫码联系生信湾风里雨里,生信湾一直在这等你哦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