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街道创新“五三工作法”破解秸秆禁烧难题
安福街道创新“五三工作法”破解秸秆禁烧难题
近年来,湖南省临澧县安福街道积极探索秸秆禁限烧工作新模式,通过实施“五三工作法”,有效提高了群众环保意识,降低了焚烧隐患,改善了大气质量。
临澧县安福街道位于县主城区,辖20个社区,总面积73.79平方公里。作为全域禁烧区,安福街道始终坚持齐抓共管、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大力实施“五三”工作法,群众意识明显提高,有效降低焚烧隐患,焚烧现象管控有效,大气质量改善逐见成效。
坚持“三到位”,筑牢“防火墙”
责任明确到位。定期研究部署秸秆禁烧工作,按照“不点一处火、不冒一处烟”的原则,实行联点领导包片、驻村干部包社区、社区干部包地块机制,明确社区书记为第一责任人。
宣传引导到位。采用“有声+无声”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党员组长会、屋场会147场次,签订禁烧承诺书1.8万份,发放宣传册3万张,出动宣传车4300余次,并充分利用村村响、微信群、公众号、抖音等媒介媒体,全方位、多路径宣传秸秆禁烧危害和综合利用途径,增强群众秸秆处置自觉性。
全民监督到位。加大露天焚烧秸秆行为的曝光力度,定期通报火点情况;畅通群众监督渠道,积极引导全民参与,鼓励举报焚烧秸秆行为,营造全域禁烧的良好氛围。
健全“三体系”,织密“阻燃网”
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全面覆盖、责任到人,通过“村干部包片、组长包区、党员联户”三级责任制,推进禁烧工作走深走实。
建立层级化管控体系。采取街道“1+N”督查模式,即1名主要领导带班,1名班子成员值班,1名中层骨干和1名年轻干部参与,确保巡查人员在岗履职;落实常态化巡查体系。按照社区“1+2+2”管控安排,即管控队伍由社区书记带班,每天不少于2组,每组不少于2人,实现巡查全域覆盖。
聚焦“三重点”,拉好“警戒线”
抓好重点时段。在春耕夏收时节的焚烧高发期,在抢收抢种的重要时间点,加大巡查频率,加强禁烧宣传,从思想上提高禁烧意识。
盯好重点区域。在收割季节,提前搞好农作物种植情况摸底,对土地面积大,秸秆数量多的区域,安排专人管控,全面做好严防死守。
管好重点人群。积极引导种植大户秸秆离田,实施大田翻耕,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对弱势群体,制定管控帮扶措施,确保秸秆集中转运、储存。力争做到“清底数、早发现、早处置”,从源头消除秸秆焚烧隐患。
强化“三预防”,下好“先手棋”
建立应急队伍。完善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快速反应的应急管理处置机制,建立人防应急处置队伍21支168人。
配齐应急物资。加强应急物资储备,配齐铁锹、拖把、镰刀、风机、水泵、割灌机等防灭火工具800余个。
完善联动机制。充分利用“铁塔哨兵”平台,监管信息员与应急队员相互联动,通过“高空看、智能判、网上管、地上查”的联防联控机制,提高管控能力和治理效率。
实施“三步走”,打好“组合拳”
全量化处置。积极引导农户低茬收割和大田翻耕,并适当给予补贴,提高秸秆肥料化还田利用。通过机械打碎、深翻严埋,将秸秆养分留在土壤中,让后茬种植的作物吸收利用。街道共种植中晚稻近2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大田翻耕15000多亩,预计11月上旬全面完成翻耕任务。
临时性消纳。充分利用闲置收储地块,设置临时秸秆集中消纳场地,坚持应收尽收的原则,最大限度消纳剩余秸秆。目前,协调的消纳场地最高可储存秸秆近万方。
能源化利用。主动对接秸秆再利用企业和养殖大户,签订秸秆回收协议,让秸秆作为发电燃料、青贮饲料、栽培原料或易碎品打包填充物等,拓宽综合利用渠道,实现秸秆资源的有效转化与增值。截止目前,已打捆销售秸秆2500多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