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新品种西芪1号种苗高效繁育技术大全
黄芪新品种西芪1号种苗高效繁育技术大全
黄芪新品种西芪1号的高效繁育技术对于中药材种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苗床整理、精选种子、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起苗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内容详实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亦称绵黄芪、内蒙黄芪,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芪是大宗中药材之一,药食两用,以根入药,其性微温,味甘[1],具有补气作用,在甘肃省大田药材生产中以育苗移栽为主。近年全省年人工种植面积约4.3万hm2。然而在黄芪种苗繁育生产中,种子硬实现象严重,有效性差,田间出苗率很低,保苗率较差的仅15%~20%,种苗繁育成本很高,严重影响黄芪种苗的繁育。
甘肃省种植的黄芪以蒙古黄芪为主,黄芪新品种西芪1号由蒙古黄芪单株系统选育而成[2],西芪1号根系比较发达,幼苗生长要求土壤湿润,但忌水涝,成株后较耐旱,怕高温干旱,喜冷凉湿润气候。一般土壤含水量为16%~18%时种子出苗较好。种子吸水膨胀后,一般在地温6~9℃时就能发芽,18℃时发芽最快[3]。我们通过对西芪1号的栽培试验研究表明,应用机械擦破种皮、撒土盖种、土壤消毒、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出苗率提高35.8%~52.3%。现将该种苗高效繁育技术总结如下。
1、苗床整理
育苗地选择土壤疏松、腐殖质含量高、肥力状况良好、酸碱度的pH 7~8、通气透水性能俱佳的壤土为宜。前茬收获后,用犁深翻35~45 cm,立土晒垡,熟化土壤,结合封冻前深耕施入完全腐熟农家肥45 000 kg/hm2、磷酸二铵225 kg/hm2、碳酸氢铵450 kg/hm2,或施入棒棒耶牌有机肥7 500 kg/hm2+复混肥1 500 kg/hm2作基肥,翻耕平整土地。有条件的地区立冬前后灌水。前茬作物以麦类、马铃薯、油菜等为佳,避免与豆科作物轮作,忌连茬重作。春季播种前深翻1次,一般深翻25 cm。结合深翻可施入5%辛硫磷颗粒剂45 kg/hm2,或多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 kg/hm2,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春天深翻整地时,及时清理干净田间杂草、石块、地膜等杂物,尽可能耱平耙细地面。
2、精选种子
西芪1号种子与蒙古黄芪相似,均为肾形。以籽粒饱满,无霉变,无杂质,无虫蛀的新种子为好。
3、种子处理
黄芪种子的种皮较硬,透水性较差,吸水力弱,发芽较困难,播前须进行种子处理。
3.1碾米机破皮
打开碾米机大开孔(碾米比较粗糙的孔),将挑选好的种子加入碾米机,快速碾1遍,以起刺毛即划破种皮不伤胚为宜,以利于吸水膨胀。或者将种子与粗沙按质量比1∶1比例混匀,用碾子压至划破种皮为好。
3.2沸水催芽
将选好的种子放入开水中,快速搅拌1~2 min,然后立即加入冷水冷却,待水温降至40℃后再浸种2~4 h,将膨胀的种子捞出。未膨胀的种子将水沥出后再用40~50℃的水浸泡到膨胀时捞出,加覆盖物闷种12 h,待种子膨胀后抢墒播种。亦可将种子捞出拌入细沙或稍晾后马上播种。
3.3沙藏处理
10月上旬,将下年播种用的种子与含水量13%~15%的细河沙,按质量比1∶5的比例混匀,堆放在冷凉处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播种。
3.4种子抛光机破皮
在种子抛光机抛光滚轮上缠绕金属清洁球,对挑选好的种子抛光擦破种皮。此方法速度快,效果好,较前3种处理方法发芽率可提高15%以上。
4、播種
各地根据生产实际确定播种时间,一般时间为4月上中旬,宜迟不宜早,若播种太早地温较低,胚胎不宜萌动,长时间处于低温状态种子易粉末化。采用覆膜穴播育苗,将幅宽140 cm、厚0.01 mm的黑膜(白膜)平铺于已整理好的地表,膜两边用土压实,横排打11穴(直径约5 cm),每穴均匀撒入挑选好的种子20~30粒,宽20 cm的平头铁锨沿着地膜两边铲土撒到种穴上,撒土覆盖厚约3 cm(严禁拍打,防治板结)。依次进行下行覆膜穴播,最好边覆膜边播种,以防跑墒,直到全田播种结束为止[4]。有条件的地方播种可加盖遮阳网,以保墒增温,促进种子快速发芽。
5、田间管理
5.1补苗
播种后及时观察出苗情况,发现缺苗或出苗率比较低时,可小苗带土补植,或播种催芽籽补苗。
5.2除草
黄芪的幼苗生长缓慢,若不及时除草,容易形成草荒。当苗高4~6 cm,即出现5片以上真叶时,应及时除草间苗,并除去穴内过密及生长不良的幼苗;当苗高7~8 cm时进行第2次除草定苗;定苗后根据情况进行第3次中耕除草,中耕除草时要谨慎浅除,以拔除为主,防伤苗断根。进入8月份以后,苗田不建议除草(死苗比较严重)。地面比较湿润时严禁锄草,严禁使用除草剂。
5.3肥水管理
为促进苗齐苗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建议播前灌水1次,确保底墒足,苗期少灌(不灌)水,自然降水比较好的年份可不灌水。一般苗高4~6 m时以地上部分生长为主,7~9 m时以地下生长为主,故苗高7~8 m是黄芪地下部分生长最旺盛时期。结合生产实际,7、8月可喷洒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75~90 kg/hm2,以促进种苗生长。
5.4田间管护
秋冬时期要加强种苗田间管理,竖立警示牌或不定期到种苗田周边活动,预防牲畜踩踏或啃食种苗,保证种苗质量、产量及商品性。
6、病虫害防治
防治病虫害要以农业措施为主,积极采用轮作倒茬,优先推广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6.1白 粉病
白 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荚果。发病后,叶片正反两面和荚果表面产生白色绒毛状霉斑,随后蔓延至叶片的大部分面积,种苗前期比较弱小,且以地上部分生长为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15 d喷1次,共喷2~4次。多菌灵在早上或傍晚喷洒,硫磺悬浮剂在太阳直射时喷洒效果最佳[5]。
6.2根腐病
结合整地向田块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2 000倍液,并快速翻入土壤。
6.3蚜虫
蚜虫主要为害叶、嫩茎、嫩荚,优先推荐悬挂黄板诱杀,每隔15~20 d更换1次黄板,共更换3~4次;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每隔7~10 d防1次,连防2~3次。
7、起苗
来年土壤解冻后、种苗发芽前起苗移栽。起苗前首先捡除地膜并回收处理,彻底解冻变潮湿松软时开始起苗。起苗时深挖50 cm以上,以减少根皮损伤和断根,种苗根长不小于40 cm为好。挖出的种苗要及时用湿土覆盖以防失水。将苗分级扎成10 cm的带土小把,运往异地定植。
参考文献
[1] 李时珍. 本草纲目[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
[2] 张玉云,黄耀龙,等. 西芪1号选育报告[J]. 甘肃农业科技,2018(12):1-3.
[3] 王丽慧,潘飞,等. 黄芪种子萌发特性研究[J]. 甘肃农业科技,2019(1):4-6.
[4] 武永陶,曹占凤,等. 黄芪覆膜穴播育苗技术研究[J]. 甘肃农业科技,2020(2):7-9.
[5] 刘润萍,李振谋,等. 黄芪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2021(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