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享健康丨“生熟分开”怎么做?竟有这些讲究!
“静”享健康丨“生熟分开”怎么做?竟有这些讲究!
随着气温的升高,夏季的到来使得微生物生长更加活跃,食源性疾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为了保障食品安全,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食品安全五要点”中,“生熟分开”是一项重要原则。那么,究竟什么是“生熟分开”?为什么要这样做?具体应该如何操作?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什么是生熟分开?
“生熟”是按照食品可入口的状态来区分的,而不仅仅是“生”或“熟”。更准确地说,“熟”是指可以直接入口的食品,比如拌黄瓜、酱牛肉。有些食物虽然是生的,但经过简单洗、切后就会直接食用,比如水果、沙拉、可生食三文鱼等,这些也属于可直接入口的食物。
“生”则是指还需要经过加热处理的食品,比如不能达到可生食标准的生畜肉、生禽肉、生鸡蛋(包括壳)、生水产品、生蔬菜等。这类食品携带致病微生物的风险较高,需要通过加热处理来消除风险。
为什么要生熟分开?
生食,尤其是肉、禽、海产品及其汁水,可能含有致病微生物(如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诺如病毒等)。在运输、存放和制备食物的过程中,这些生食可能会污染其他食物。如果被污染的食物未经充分加热就直接食用,就可能导致食源性疾病。
据国内文献报道,在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家庭是事件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场所,而生熟交叉污染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生熟分开的目的是避免“生”食可能携带的致病微生物污染到“熟”食上,从而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如何做到生熟分开?
1. 购买和运输时生熟分开
从超市或菜市场购物时,应注意将直接入口的食物和生食分开包装和运输,避免它们直接接触。
2. 食品贮存时生熟分开
无论是冷冻还是冷藏,都应将生食和熟食分开存放,独立包装,以防止交叉污染。熟食和可以直接入口的食物宜放在冰箱的上层,生的食物则应放在下层。
3. 加工过程中刀具、砧板、容器等做到生熟分开
未经彻底清洁和消毒的刀具和砧板,如果切过生食,就不能再直接用于切割熟食。盛放过生食品的容器也不能直接盛放熟食品。建议为不同的食品准备专用的(例如彩色编码的)砧板、刀具和容器。需要注意的是,一块砧板的正反两面使用并不属于“生熟分开”。
清洁用具如抹布、洗碗海绵等也应准备两套,并且存放时要避免相互接触。
4. 食品制作人员的卫生要求
制作人员在处理食物时,手部卫生非常重要。在切配或烹饪完生食后,必须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才能接触直接入口的食物或其器具。此外,不要将生肉、生水产品、生鸡蛋和鸡蛋壳等直接放在水龙头下冲洗,这样容易导致汁液飞溅造成污染。建议使用专门清洗生食的盆进行清洗。
@家里的掌勺人,您是否已经掌握了“生熟分开”的相关细节?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并实践这些重要的食品安全知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