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袋鼠:从野外到家养的可爱有袋类动物
蜜袋鼠:从野外到家养的可爱有袋类动物
蜜袋鼠,又称蜜袋鼯,是一种原产于澳大利亚南部和新几内亚的有袋类动物。它们以树蜜为食,擅长在树林间滑行,因其可爱的外表和温顺的性格而成为全球流行的宠物。本文将详细介绍蜜袋鼠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饲养方法等信息。
基本信息
- 别名:蜜袋鼯、糖袋鼯、澳洲飞袋鼠、澳洲蜜袋鼯
- 分类:有袋目、袋鼯科、袋鼯属哺乳动物
- 原产地:大洋洲澳大利亚南部、新几内亚
- 生存环境:丛林地带
- 颜色:褐色、灰色
- 性情:活泼
- 体型:最大体长13cm
- 毛型:中等长度
- 寿命:7年
- 适宜温度:24℃±4℃
- 食物:植物
形态特征
蜜袋鼯的头体长为12-13cm,尾长可达15-48cm,体重在0.1-0.16kg之间。它们体态轻盈娇小,身披蓝灰色的毛绒外衣,腹部呈奶油色,背部有一条独特的黑斑。耳朵薄而尖,眼睛大而圆。手脚指头细长,指甲尖锐,适合攀爬。最特别的是,它们在手脚间发展出皮薄膜,可以在树林间进行长距离滑行。飞行时,它们会先用眼睛观察远方并嗅闻气味,做好预备动作后再起飞。不飞行时,皮薄膜会收缩并垂在身体旁边。
生活习性
蜜袋鼯很容易被驯服,非常喜欢与人亲近,因此饲养者对其都十分喜爱。它们是夜行性动物,活跃时间在晚上,白天则在睡觉。大多数时间在树上活动。蜜袋鼯属于群居性动物,一个典型的族群通常包括一只地位最高的雄鼯、两只排行第二的雄鼯以及四只成熟的雌鼯。如果食物充足且成员能和平相处,族群数量可能多达12只。
饲养方法
蜜袋鼯的体温较低,大约只有摄氏32度,因此饲养环境的温度需要控制在20-30度之间,夏季需要特别注意降温,可以使用仓鼠不锈钢降温金属板。人工饲养时,建议至少饲养一对,因为缺乏同伴的蜜袋鼯可能会因无聊而出现自残行为。蜜袋鼯是杂食性动物,食物以蛋白质为主,特别喜欢吃甜食和高能量食物。在野外,它们主要以昆虫为食,特别是在繁殖季节,蛋白质的摄入量可达到50%以上。此外,它们也喜欢吃水果和树蜜。
雌雄分辨
公蜜袋鼯体形稍大,雄鼯的阴囊位于下腹部中央,在前胸及头顶则有分泌腺,用于标示自己的势力范围。雌鼯腹中线有一平行身体的袋口。
繁殖方式
雌性蜜袋鼯的肚脐位置上长有一个育婴袋,幼兽都是以早产儿的状态出生,初生幼体会自行爬入袋囊中,然后在囊内哺乳而逐渐成长。雄性的个体较雌性大些,雄性由肚脐附近突出的睾丸辨认,成熟的雄体头上会掉毛,掉毛处会发出味道,嘴巴也会较红润。雌性的怀孕期只有16天,每次可产下四只幼崽,不过一般都是一到两只。它们会爬进母亲的育儿袋,在里面住上大约70天时间,直至完全发育。初生小蜜袋鼯鼠体重0.1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