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南水北调总投资超3000亿,已输水12年,综合效益打脸唱衰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南水北调总投资超3000亿,已输水12年,综合效益打脸唱衰者!

引用
1
来源
1.
https://partners.sina.cn/html/uc/toutiao/article?docUrl=https%3A%2F%2Fk.sina.cn%2Farticle_3095407667_b8802c3302001ng5w.html&en_dataid=eb46ffac4495811856bca049676113e738614043d79fd510c07013f7cbffc8a3&wm=6079

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一项伟大的工程正悄然改变着亿万人的生活——南水北调。自2002年启动以来,这项工程已运行12年,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累计输水超过767亿立方米。它不仅解决了北方的缺水危机,还带来了巨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超级工程的前世今生,以及它如何用实际行动回应了所有质疑。

从构想到现实:南水北调的诞生

中国有着复杂的水资源分布格局。南方水资源丰富,而北方却常常面临干旱的困境。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量占全国的八成以上,而黄淮海流域,尽管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水资源量却不足全国的10%。这种不平衡的水资源分布,如同一道难题,摆在了中国面前。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就开始构思南水北调工程。然而,如此庞大的工程并非一蹴而就。规划论证就耗费了三四十年时间,期间召开上百次研讨论证会,争论焦点集中在调水的源头、水量和路线。直到2002年,《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才正式获批。规划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连,形成了“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大水网格局。

这一规划的实施,如同在中华大地上编织了一张巨大的生命之网,将南方的丰沛水资源输送到北方的干涸之地。工程分三期实施,每年调水450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一年的径流量,足以缓解北方缺水的危急局面。

建设中的挑战与回应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从开工至今,质疑声从未停歇。有人担心冬季渠道结冰、水流速度过慢、泥沙沉积等问题。然而,这些问题早在设计阶段就得到了充分考虑。

以冬季输水为例,北方的冰冻期曾是许多人担忧的焦点。但工程师们早已设计出科学的解决方案,无论是结冰期、冰封期还是化冰期,输水工作都能顺利进行。中线工程依靠重力自流输水,正常流速每秒可达1米到1.5米,完全不用担心水流停滞。

至于泥沙沉积问题,更是无稽之谈。长江本身含沙量极低,汉江作为长江的支流,含沙量更低。因此,南水北调的输水通道绝不会因泥沙淤积而堵塞。此外,南水北调每年调水量仅占长江总水量的不到5%,对长江生态系统的影响微乎其微。

这些质疑声,如同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场场小雨,虽有声响,却无法阻挡南水北调工程的推进。如今,东线和中线工程已全面竣工,北方的百姓早已喝上了来自长江的清水。

12年的成就:生态与社会的双赢

南水北调工程运行12年来,其综合效益正逐步显现。截至2024年末,工程累计投资3000亿元,调水总量超过767亿立方米,惠及沿线45座大中城市、1.85亿人口。

在北京,城区供水近八成来自南水,自来水硬度从过去的380毫克/升降至120毫克/升。天津主城区和雄安新区的供水也全部来自南水。更重要的是,北方700多万人告别了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

在生态方面,南水北调带来的变化更是令人惊叹。北京平原区地下水水位自2015年起连续九年回升,累计回升近14米,地下水储量增加70亿立方米。华北地区累计补给地下水超130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水位回升2.5米,深层水位回升7米。

此外,南水北调还让一些干涸的河流重新焕发生机。永定河在1996年断流后,于2021年8月再度全线通水,并在近三年持续保持全年有水。京杭运河北段也实现了百年来的首次通水。

这些成就,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壮丽画卷上。它们不仅改善了北方的生态环境,还为沿线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通过增加供水,每年新增工农业产值近1000亿元,其综合效益难以估量。

未来展望:超级工程的持续贡献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是中国在水资源调配领域的一次伟大创举。它不仅解决了北方缺水的燃眉之急,还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未来,随着西线工程的逐步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将为更多地区带来希望与生机。

如今,南水北调工程已成为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强大能力,更彰显了中国在生态保护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智慧与担当。

媒体来源:抚州日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