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廷贤《呼吸静功妙诀》功法教程
龚廷贤《呼吸静功妙诀》功法教程
源自《寿世保元》的功法,以心息相依为核心,含六字气诀与心肾呼吸法。通过调身、调息、入静、收功等步骤练习,调和心肾,增强免疫力,需长期坚持,可辅助调理慢性病,结合导引术效果更佳。
功法简介
此功法源自明代医家龚廷贤所著《寿世保元》,融合传统医理与道家养生智慧,以「心息相依」为核心,通过调节呼吸与意念,平衡心肾之气,疏解脏腑郁毒,固本培元。功法分为两部分:六字气诀(呼出脏腑之毒)与心肾呼吸法(吸纳天地之清)。以下教程以「心肾呼吸法」为主,辅以六字气诀基础。
练功准备
- 时间选择
最佳时段:传统为子时(23-1点)、午时(11-13点)、卯时(5-7点)、酉时(17-19点)。
现代简化: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30-60分钟,或根据自身情况调整。
- 环境要求
静室:安静、避风、空气流通,避免强光干扰。
坐具:厚软坐垫或蒲团,保持脊柱自然直立。
- 身心状态
空腹或饭后1小时练习,衣着宽松,摘除饰品。
练习前可静坐片刻,闭目调息,平复情绪。
功法步骤
第一步:调身(姿势)
盘坐:双盘、单盘或散盘(初学者可坐于椅上,双脚平放)。
手势:双手结定印(右手叠左手,掌心向上,拇指轻触)置小腹前。
头颈: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双目轻闭,耳不闻外声(可用耳塞辅助)。
脊柱:脊背自然挺直,如悬丝提顶,松而不懈。
第二步:调息(呼吸)
自然呼吸:初坐时用鼻自然呼吸,逐渐放缓节奏,摒弃杂念。
意念导引:
吸气时,想象清气从鼻入,沉入下丹田(脐下三寸),温养肾气。
呼气时,想象浊气从心口(膻中穴)散出,随呼吸排出体外。
- 心肾相交:意念专注于呼吸在「心」(膻中)与「肾」(丹田)之间的循环,如天地之气交融。
第三步:入静(凝神)
去杂念:若杂念生起,不抗拒不跟随,重新专注呼吸。
时间把控:
初练者每次15分钟,逐渐延长至30分钟以上。
以「一炷香」为参考(约30分钟),分两阶段:
前段:调和呼吸,渐至柔细。
后段:呼吸似无,进入「胎息」状态(若有若无)。
第四步:收功
缓缓收神:轻揉双手,掌心捂眼片刻,再轻搓面部、耳廓。
活动肢体:伸腿按摩脚心,慢步绕室数圈,舒展筋骨。
饮食调养:练习后饮温水或米粥半碗,忌生冷油腻。
静卧养气:可平躺片刻,全身放松,自然呼吸。
辅助功法:六字气诀(可选)
- 六字对应脏腑:
- 嘘(肝)、呵(心)、呼(脾)、呬(肺)、吹(肾)、嘻(三焦)。
- 练习方法:
每字默念6-12次,配合呼吸:呼气时发字音(无声或轻声),吸气自然。
如调理肝病,可重点练习「嘘」字,呼气时想象肝毒排出。
注意事项
- 禁忌:
情绪激动、醉酒、过度劳累时勿练。
练习后避风寒,忌立即沐浴、房事。
循序渐进:初期可能有酸麻胀感,属正常现象;若头晕心悸,暂停调整。
生活配合:保持清淡饮食,少思寡欲,避免熬夜。
功法功效
短期:缓解疲劳,平复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长期:
调和心肾,改善气血循环,增强免疫力。
对慢性病(如失眠、高血压、脾胃虚弱)有辅助调理作用。
- 高阶境界:持之以恒可觉丹田温热,神清气爽,思维敏锐。
龚氏养生箴言
「呼吸在心肾之间,则元气自固,百病自消。」
「静中求动,动中归静,乃养生之枢机。」
备注:此功法需长期坚持方见显效,可结合八段锦、太极拳等导引术增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