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静心】呼吸之法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静心】呼吸之法门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meipian.cn/56xvcq7b

《呼吸法门》①安般守意。大念住心。至简至圣。

驰想颇多,「安那般那」。如果一个人「妄想」比较多,诸佛就会教你「安那般那」修行法。

那么,什么是安那般那呢?

「安那般那」,就是「出息入息」,就是以「呼吸」为对象的修行法门。

它从属于「四念处」,位于各种法门之首。它从「四念处」里单独摘出,可以独自使用,也可以和其他方法相结合。

「安那般那」是至简的大法,单独使用它、仅用它的人较少,非清净无碍的人不能如此!障碍越多的人越不能无碍地单独地使用它,能单独使用它且以一而终的人,都是些没有障碍的最心净之人。

「呼吸法门」,可以用它修“定”,也可以用它修“观”。

但最初方便,皆以修“定”开始。因为没有“定”的基础,无法真正建立“观”。

所以,最初观「呼吸」,只是「定心」。

即觉知「呼吸」的出入,从而让「心安」定下来;一能除诸烦恼,二为下一步观察诸法实相打下基础。

观呼吸开始「观呼吸」,只是“觉知呼吸”的出入,其他的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想。

“觉知呼吸”只是觉知呼吸,不在它上面添加故事,也不要使它变得复杂。

等你从很乱到很容易进入「清净」状态,或到你的生活基本一贯都处在清净中,观察之法开始。

开始「观呼吸」,是以“呼吸”为中轴建立一个平台;等这个平台建好了,坚固了,稳定住了,则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观察其他一切法相了。

观察其他法时,「观呼吸」不要停止,「身心」中如果出现其他法——例如感受、想法等,就去观其他法;没其他法出现,就退守「观呼吸」。

「呼吸」就像你的城堡,如果外围有猎物出现,你就瞄准——但不要开枪;如果外围没有猎物出现,你就只是静观呼吸。

「呼吸」是你的家,你心的坐垫,你一贯的「归依」,「身受心法」不管如何变,你万变不离于它。

「觉知和呼吸」粘在一起,至始至终不变。

「观呼吸」没有更多的技巧,如果有人为你建立技巧,尽量地舍弃它,使它变得简单。

你只是时刻关注「呼吸」,进出长短,了了分明。对于「观呼吸」,仅仅关注“进出长短”就够了;如果你能做到“了了分明”,那就成了。

「观呼吸」是简法,也是减法,所以别围绕它做文章。你对它做的工作越少,你藉借它的修行效果就越大。

「观呼吸」时不必有疑问,不必有问题,有疑问、有问题时略过它,只是观呼吸。“只是观呼吸、只是观呼吸、只是观呼吸”,这就是最大用的「安那般那」最初方便。

最「清净」的人,仅「观呼吸」一法就能成就,他们终其一生用之而不弃,呼吸不止,觉守不停。

他们对此没疑问,也不求技巧,也不过问开悟等事,只是观呼吸,便成就如佛。

沿着这条路走,一个佛所看到的风景他们都能看见,毫无疑惑。

有人之所以看不到,是因为他的障碍太多,他不能沿这条路走,或走,但没有走到足够的长度。

能守着最简单的方法,没有疑问,没有困惑,不节外生枝,而究竟解脱的,我说是人心地清净,最上智力。稳定地“观察呼吸”的「相」,可以建立定心;如果深入地“观察呼吸”的「体」,则可以了悟「人法俱空」。

「呼吸」是如同世上的任何一法一样,它既不高也不低,你从它那儿获得多少,跟你的心智走入它多深有关。

如果你仅仅观察它的相,天长日久你得到的是一颗定心,一颗被清除和训练很好的妄心;但如果你深入观察它的体,日久天长则可以了破人法实相,从而得到一颗不修不造,先天而有的真心。

也就是说,用功地“观察呼吸”的「相」,可以得有形的、纯净的妄体之心;而“观察呼吸”的「体」,则可以得识无形的、先天的本来之心,并了悟「诸法空相」。两种“观察呼吸或两种对呼吸的观察”,都能带来解脱。但前者是修造的、人力的极致,属因缘法,因缘坏时所建被毁; 后者是非人所造,先天而有,非属人力之法,除四大坏,没有人坏时。

仅仅「观呼吸」的相,得到的禅相,是四禅八定的相状;而观察呼吸的体,得到的禅相,则如楞严经中琉璃光法王子所觉知到的境界。

法界同体,物属不二,无人无法,缘聚缘去,瞬息不停。如是境界,以观呼吸的实相而得。

说到底,「观呼吸」只是个借口,用的还是心,了解和明白的还是诸法的实相。

「呼吸一法」,小智人用小得,大智人用大得,总之善用都得。

「呼吸法门」,可归小乘,可入大乘,小则能成就清净心、平等心、觉知心,大则人法俱空、定慧圆明、入诸佛无为之境。

「安那般那」,至简至圣,非大非小,诸佛同用,回向无穷。

三世一切佛,皆曾此门行;「呼」则一切去,「吸」则万法生。

非呼亦非吸,「中道」法得成。

「观呼吸」的相,觅呼吸的体,修定修慧皆有利。

安守其相得心净,深观其体明佛意。

呼吸一法连三乘,上中下人各妙用。

上取用之入佛界,中取用之智慧生,

下取用之心安定。

呼吸妙,妙呼吸,出入来去无踪迹。

都说出时非是入,我说入时即是出。

本来不出也不入,能得其意即是息。

息心想,心不息,诸佛妙知谁能体?

于诸动中见不动,祖佛如来寿无极。

安那般那不可说,强说也沦入戏语。

说戏语,为戏人,游戏神通之其一。

安那般那是神通,我说谁能信得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