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来袭怎么破?中医助你“元气满满”迎春天
“春困”来袭怎么破?中医助你“元气满满”迎春天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但不少人却陷入了“白天没精神、总想打瞌睡”的困境。这种“春困”现象怎么破?近日,记者走访扬州市妇女儿童医院中医科,从中医视角解读“春困”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调理方案。专家提醒,若伴随长期疲劳或异常症状,需警惕潜在疾病风险。
病例
乏力、上火患者增多,春困影响生活状态
“最近总觉得浑身乏力,明明睡够了还是提不起精神,连工作效率都降低了。”在扬州市妇女儿童医院中医科诊室,35岁的王女士向中医科主任曹玲君描述自己的困扰。她并非个例,近期因类似症状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
曹玲君主任介绍,自雨水节气以来,门诊中约三成患者主诉“白天困倦、精神不振”,部分人还伴随口苦、舌苔黄腻等上火症状。一位40岁的男性患者表示:“春节后工作压力大,加上总犯困,整个人状态很差,甚至影响了家庭关系。”这些病例虽无严重器质性疾病,但春困带来的亚健康状态已对日常生活造成困扰。
“中医认为,春困与人体顺应节气变化的调整过程密切相关,但若长期无法缓解或伴随异常症状,需进一步排查肝郁、脾虚或慢性疲劳综合征等问题。”曹玲君强调。
探因
阳气生发遇“阻力”,寒热交替耗气血
为何春天容易犯困?曹玲君从中医理论角度给出解释。
节气转换,气血运行加速。春季对应“肝经当令”,阳气开始生发,人体需从冬季“收藏”状态转为“升发”状态。此时气血运行加快,体内寒邪被驱散,但这一过程会消耗大量能量,导致暂时性气血不足,表现为困倦乏力。
肝郁气滞,情志不畅。肝主疏泄,春季肝气易郁结。现代人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进一步加剧肝郁,引发情绪低落、头晕目眩等症状,形成“身累+心累”的双重疲劳。
湿邪困脾,代谢失衡。我市春季多雨潮湿,湿邪易困阻脾胃,影响消化功能。若饮食不节(如过量摄入油腻食物),会导致湿气内蕴,加重身体沉重感。
冬藏不足,春发无力。部分人冬季过度熬夜、饮食寒凉,未能充分“藏精”,导致春季阳气生发缺乏根基,表现为适应力下降。
办法
四招科学应对,唤醒春日活力
针对春困,曹玲君提出“顺时调理、内外兼顾”的解决方案。
第一招:起居有常,顺应天时。早起梳头,晨起用木梳轻叩头顶百会穴(两耳尖连线中点),促进阳气升发,提神醒脑。午睡“充电”,午时(11:0013:00)是阴阳交替的关键时段,建议午睡2030分钟,过长反而加重昏沉。
第二招:饮食调养,升阳祛湿。多吃“青绿”食物,韭菜、菠菜、芹菜等绿色蔬菜助肝气疏泄;胡萝卜、南瓜等黄红色食物补脾益气。药膳推荐百合莲子粥,能养阴清心,缓解虚火;茯苓薏米汤可以健脾祛湿,改善肢体困重。同时注意忌口,减少辛辣、油炸食品,避免加重肝火。
第三招:运动升阳,疏通经络。户外踏青,每日户外活动30分钟,接触自然光照,促进维生素D合成,调节生物钟。拉伸导引,练习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或瑜伽“树式”,拉伸肝胆经,激发阳气。
第四招:情志调节,疏肝解郁。穴位按摩,按压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间凹陷处)和膻中穴(两乳头连线中点),每日3分钟,缓解焦虑。芳香疗法,使用薄荷、柑橘类精油熏香,提振情绪。
支招
异常春困需警惕,养肝护脾是关键
曹玲君特别提醒,若春困伴随以下症状,应及时就医:持续疲劳超过1个月,休息后无改善。头晕、心悸、体重骤减,可能提示贫血或甲状腺功能异常。夜间失眠、白天嗜睡,需排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日常生活上,专家建议,避免过度进补,春季宜“清补”,慎用人参、鹿茸等温燥药材。 睡前泡脚,用艾叶或生姜煮水泡脚,引火下行,改善睡眠质量。定期艾灸,温和灸足三里、关元穴,增强体质。
“春困不是病,但忽视调理可能埋下健康隐患。”曹玲君表示,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大多数人可在1~2周内恢复元气。她呼吁公众顺应自然规律,以积极心态迎接春天的生机勃发。
【这些神醒脑小技巧,请收好】
春季阳气生发,不少人却频频遭遇“困意突袭”——开车时眼皮打架、看书时哈欠连天,不仅影响效率,更暗藏安全隐患。曹玲君结合中医理论,针对不同场景提出实用解决方案,助你轻松应对“春困攻势”。
场景一:开车犯困,安全第一
危险信号:春季气温回暖,车内空气流通差,久坐易致气血不畅,加之窗外景色单调,极易引发困倦。
中医支招:通风+轻音乐。行车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播放节奏轻快的音乐(如古筝、钢琴曲),刺激听觉神经,避免大脑“待机”。
穴位速救法:掐按合谷穴(虎口处)。用力按压5秒后松开,重复3次,可提神醒脑。
揉捏耳垂:用拇指和食指揉搓耳垂至微热,促进头部血液循环。
饮食辅助:随车携带薄荷糖或柠檬片,困时含服一片,清凉感直冲鼻腔;或饮用西洋参茶(保温杯冲泡),补气抗疲劳。
关键提醒:若长途驾驶,每2小时进服务区休息10分钟,下车做扩胸运动或快走,疏散肝郁气滞。
场景二:看书犯困,专注力告急
问题根源:久坐伤脾,气血滞缓;过度用眼耗肝血,加剧疲劳感。
中医支招:分段学习法。每阅读30分钟起身活动,练习“懒人版八段锦”——双手上举拉伸脊柱(类似伸懒腰),配合深呼吸3次,激发阳气。
茶饮提神方:菊花枸杞茶。菊花清肝明目,枸杞滋肾养肝,缓解眼疲劳。
陈皮玫瑰茶:理气解郁,舒缓情绪焦躁。
环境调节:在书桌旁放置绿植(如薄荷、迷迭香),其挥发成分有助集中注意力;或用冷色调台灯替代暖光,减少“催眠”氛围。
关键提醒:避免饭后立即看书,因此时气血集中于脾胃,脑部供血不足更易犯困。
本文原文来自扬州市新闻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