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疟疾日:一株青蒿给世界的亿点点治愈
世界防治疟疾日:一株青蒿给世界的亿点点治愈
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让我们一起回顾疟疾的危害、中国在防治疟疾方面的成就以及青蒿素的发现过程。
图源:世界卫生组织官网
什么是疟疾?
疟疾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威胁生命的疾病,俗称“打摆子”。主要经按蚊(又名疟蚊)叮咬传播,也可经输入带疟原虫的血液及母婴感染而传播,不同类型疟疾的潜伏期各不相同,一般在2至3周。疟疾的症状包括高烧、发冷、头痛、腹泻、肌肉和关节疼痛以及其他和流感样症状,恶性疟会引起脑型疟等凶险发作,出现谵妄、昏迷,甚至死亡。及时使用有效的抗疟药物可防止轻度疟疾病例发展为重症或死亡。
图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11月30日发布的《世界疟疾报告2023》显示,2022年,全球约有2.49亿例疟疾病例,比2021年增加500万例,比2019年新冠疫情暴发前的流行水平高出1600万例。《报告》显示,2000年至2022年,全球疟疾发病率下降28%,死亡率下降50%,避免21亿例疟疾病例和1170万死亡病例。大部分被避免的疟疾病例(82%)和死亡病例(94%)发生在世卫组织非洲区域。
中国消除疟疾的壮举
在青蒿素被发现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亿人次感染疟疾,至少有100万人死于该病。2021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获得无疟疾认证,从20世纪40年代每年报告约3000万疟疾病例到2017年以来零病例,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
图源:世界卫生组织网站
青蒿素的发现历程
20世纪60年代人类饱受疟疾之害,不少人认为用中药治疗疟疾的任务难以完成,屠呦呦坚定地说:“没有行不行,只有肯不肯坚持”。从整理中医药典籍到走访名老中医,屠呦呦团队汇集了640余种治疗疟疾的中药单方,历经数百次实验和190多次失败,终于发现了青蒿素。
图源:新华网
屠呦呦在1969年接受了国家疟疾防治研究任务,经过从古代医书中收集到上千个治疗疟疾的验方,项目组有目标地筛选草药5000多种并深入民间调研。
图源:人民日报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从古书中获得灵感,一改之前采用的高温提取办法,她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没有破坏青蒿中活性成分,这个细节,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1971年10月4日,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屠呦呦终于获得了对动物体内疟原虫抑制率100%的青蒿中性提取物,并在自己身上试服。
图源:新华社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未来我们要把青蒿素研发做透,把论文变成药,让药治得了病,让青蒿素更好地造福人类。”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中医药成果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持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当前,全球疟疾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我国在获得消除疟疾认证后,通过科技创新与全球合作,继续积极参与到世界消除疟疾的行动之中,为全球抗疟注入更多动能。这既是我国应对全球健康共同挑战的重要举措,也是巩固疟疾消除成果、保障国家卫生安全的有效手段。
国家疾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每年仍有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危重症及死亡病例时有发生,再传播风险持续存在。各地要聚焦往返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流行区务工等重点人群和云南中缅边境等重点地区,普及疟疾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疟疾防护与及时就诊意识。
通过几代中国科研工作者的不断努力,青蒿素、药浸蚊帐和“1-3-7”工作模式等抗疟“中国方案”不断涌现。同时,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已成为疟疾标准治疗方法,而凝聚中国科研力量的青蒿素类药品出海非洲已成为中国创新药走向世界的重要展示。
深化边境地区疟疾防控
在云南省的边境地区,接壤的境外地区为疟疾流行区,不仅有跨边境输入的疟疾病例,也有被感染的按蚊飞越国境传播的风险,相对来讲发生传播的风险较高,需要加强相关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设置“3+1”防线:
第一道防线:强化口岸监测。及时发现疟疾输入病例。
第二道防线:依托边境一线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开展疟疾监测及时发现输入病例,及时隔离控制,将输入病例控制在边境一线最小范围,做好病例救治,防止发生二代病例和疫情扩散。
第三道防线:在非边境乡镇建立以医疗机构监测、以病例为中心的应急响应和处置机制。
“+1”:在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框架下,协助周边国家提高疟疾防控能力,培训专业人员,减少病例输入。
清除传染源、阻断可能传播
加强重点人群防控,提升防控技术能力,加强风险管理,优化合作机制,筑牢云南省边境消除疟疾“三道防线”,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加强多部门合作
依托澜沧江—湄公河区域部分边境地区疟疾联防联控合作框架。大力开展跨境联防联控,加快推进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巩固消除疟疾成果,严格落实国家相关部署要求,做到各级消除疟疾机构不散、经费不减、队伍不撤,全力做好维持消除疟疾状态的各项工作。
提醒
“五一”假期有出游计划的朋友,一定要注意防控疟疾,做好游玩期间的日常防护:
- 入境前了解目的地的疟疾流行状况,做好个人防护准备。
- 夏天夜间外出时尽量穿上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
- 去热带地区旅游时带好驱蚊露等防护用品,流汗时及时擦干。
- 尽量避免蚊虫出现的高峰期,尤其是黄昏、夜晚到野外活动。
- 在有空调或蚊帐的室内休息,空调的低温能减少蚊子的活动。
- 居住环境保持干净,地面积水及时清除,防止蚊子在此繁殖。
- 从国外疟疾流行区返回的人员,如出现发热、发冷、头痛等症状,应当主动向口岸检验检疫人员申报,以便得到及时救治。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