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家训百字铭》: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根本原则
范仲淹《家训百字铭》: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根本原则
范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其《家训百字铭》以简练的文字,深刻阐述了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根本原则。这篇家训不仅体现了深厚的儒家思想,更是一种治家治国的哲学,其影响深远,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和学习。
《范仲淹家训百字铭》
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
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
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
敬长与怀幼,怜恤孤寡贫;
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
字纸莫乱废,须报五谷恩;
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
处世行八德,修身奉祖神;
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
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这句话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尽最大努力去实践孝道。忠勇是指忠诚和勇敢,丹诚即赤诚之心,表明对国家和事业的忠诚。
兄弟互相助,强调了家庭成员间的互助精神。慈悲无边境,则是指慈悲心应无界限,对所有人都应怀有同情和怜悯之心。
心得感悟:
《孝经》云:“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顺不仅是对父母的敬爱,更是对家族、国家的责任。
孝道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它不仅是对父母的尊敬和照顾,更是一种对生命和传承的敬畏。忠勇则是我们对国家、对事业的承诺,是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
在家庭中,兄弟间的互助是维系家族和谐的重要因素,而在社会中,慈悲则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
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
这句话提倡勤奋学习圣贤的教诲,尊敬老师如同尊敬亲人一样。礼义是指礼貌和正义,勿疏狂即不要疏忽和放纵,逊让敦睦邻则是要谦让并和睦邻里。
心得感悟: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如是说。学习是一生的修行,尊师则是对知识传承的尊重。在知识的海洋中,书籍是智慧的灯塔,指引我们前行。尊师重道,不仅是对知识的尊重,更是对传承的敬重。
“不学礼,无以立。”礼义是社会交往的基石,它教会我们如何以礼待人,如何维护正义。谦逊和礼让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它能够减少冲突,增进和谐。
敬长与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
这句话强调了对长辈的尊敬和对晚辈的关爱,对孤儿、寡妇和穷人的同情和帮助。谦恭是指谦虚和恭敬,廉洁是指清正廉洁,绝戒骄傲情则是要摒弃骄傲自大的情绪。
心得感悟:
敬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家庭的责任。怜恤弱势群体,不仅是人道主义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谦恭和廉洁是个人品德的体现,它们教会我们如何在社会中保持谦逊,如何在权力和财富面前保持清廉。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以敬老怀幼为德,以怜恤为善,以谦恭廉洁为荣,塑造一个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
字纸莫乱废,须报五谷恩;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
这句话提醒我们不要浪费书写用的纸,要感恩五谷的养育之恩。作事循天理是指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道德,博爱惜生灵则是要广泛地爱护所有生命。
心得感悟:
珍惜资源,感恩自然,是我们对地球的责任。每一张纸、每一粒粮食都承载着自然的恩赐和劳动者的汗水。
遵循天理,即是遵循宇宙的法则和人类的道德准则,这是我们行为的指南。博爱和珍惜生命,是对所有生灵的尊重,也是对地球生态的维护。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珍惜每一份资源,感恩每一份恩赐,遵循自然法则,爱护每一个生命,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
处世行八德,修身奉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
这句话提倡在社会中实践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通过修身来尊奉祖先和神明。儿孙坚心守,意味着后代要坚定地继承和维护这些美德。成家种善根,则是指在家庭中培养善良的品质,为后代树立榜样。
心得感悟:
八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们是社会和谐与个人修养的基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们自古以来的追求。
儿孙坚心守,不仅是对家族传统的继承,更是对文化传承的尊重。“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成家种善根,意味着我们要在家庭中培养善良和正直,为后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