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共武汉市委网信办教你识别网络欺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共武汉市委网信办教你识别网络欺诈

引用
央视网体育频道
10
来源
1.
https://local.cctv.com/2023/09/12/ARTIjnWJolOzTWLTuSXNPALU230912.shtml
2.
https://www.cnr.cn/hubei/jcgd/20230408/t20230408_526211023.shtml
3.
http://www.itbear.com.cn/html/2025-02/711930.html
4.
https://gaj.wuhan.gov.cn/jmzx/jwdt/202301/t20230119_2136783.html
5.
https://finance.sina.cn/2025-02-13/detail-inekhynh0938695.d.html?vt=4&cid=76675&node_id=76675
6.
https://news.eol.cn/yaowen/202502/t20250212_2654350.shtml
7.
https://www.wuhan.gov.cn/sy/whyw/202407/t20240711_2426923.shtml
8.
https://www.adcc.gov.hk/zh-hk/alerts.html
9.
http://www.mfjzjw.com/ptyw/zwdt/bmdt/content/post_2010315.html
10.
http://www.ptq.gov.cn/ptyw/zwdt/bmdt/content/post_2010315.html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中共武汉市委网信办联合武汉市公安局,持续开展反诈宣传和打击行动,全力守护市民的“钱袋子”。本文将结合最新诈骗案例和防范措施,帮助大家提高警惕,远离诈骗陷阱。

01

最新诈骗手法揭秘

根据武汉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的数据显示,当前高发的网络诈骗类型主要包括网络交易、网络兼职和冒充客服三类。

网络交易诈骗

案例1:2025年1月10日,一名游戏玩家在某游戏平台看中一套装备,对方声称因金额较大需先付定金。事主信以为真,通过微信转账支付了3000元定金,随后被拉黑。

案例2:另一名玩家在游戏中结识了一位高等级玩家,对方提出可以帮助升级账号,但需先支付3000元“代练费”。事主转账后发现账号无法登录,意识到被骗。

网络兼职诈骗

案例1:一名网友在浏览网页时发现一款既能刷单又能交友的APP,便下载安装并询问客服如何操作。客服表示需要先完成一定的刷单任务后,才可安排异性约见。事主信以为真,立刻按要求充值了3000元并完成了五笔刷单任务。当询问返利和约见事宜时,对方却称有一笔任务因事主操作失误导致账户冻结,需要再完成三笔才能实现事主的要求。随后,事主又充值了2000元进行刷单,再次联系对方时,却发现自己已被拉黑,意识到被骗,于是报警。

案例2:一名网友在刷视频时收到一条询问是否想兼职赚钱的私信,考虑到自己最近时间空闲,便同意了对方的好友申请。对方表示兼职工作很简单,只要在指定APP内进行点赞任务便可获得返利。于是,事主先按照对方要求完成几单任务,成功获得了300元的返利。随后,对方又称如果进行大额刷单任务的话,可以得到更高金额的返利,投入越多返利越高。事主深信不疑,便又投入了10000元进行刷单。当事主完成任务要求返利时,却发现自己已被对方拉黑,意识到被骗,于是报警。

冒充客服诈骗

案例1:某电商平台商家收到一条客服私信,称其商铺因多人举报涉嫌虚假销售,现已被冻结,无法进行交易。事主担心生意受到影响,就急忙询问对方如何解冻。对方表示,只要向指定账户内交纳50000元保障金即可成功解冻。事主信以为真,立刻向该账户进行转账。当事主询问对方自己的商铺何时能恢复正常交易时,发现自己已被拉黑,意识到被骗,于是报警。

案例2:一名网友在某二手交易平台发现有人售卖自己心仪明星演唱会门票的信息,便主动询问对方如何购买,对方表示自己手里仅剩一张VIP位置的票源了,不过需要加价购买。双方经过协商后,最终事主向对方转账9000元购买了该VIP门票,对方也承诺会将门票邮寄给事主,但三天后事主仍未收到门票,再次联系对方时却发现已被拉黑,意识到被骗,于是报警。

02

专家建议:六大防范要点

面对花样翻新的诈骗手法,武汉市委网信办提醒广大市民,务必牢记以下防范要点:

  1. 不轻信陌生来电:特别是自称“公检法”、银行客服等,要求转账汇款的,一律不相信。

  2. 不点击不明链接:不随意下载陌生APP,不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

  3. 不透露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不向陌生人透露。

  4. 不轻易转账汇款:任何要求转账汇款的,都要多方核实,不轻易操作。

  5. 安装反诈软件:如国家反诈中心APP,及时更新,开启预警功能。

  6. 提高警惕意识: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拨打110或96110咨询。

03

真实案例:从受害者到反诈志愿者

小红书用户@小A分享了自己遭遇网络诈骗的经历。一个月前,她接到一个显示“110”的FaceTime电话,对方冒充警察称她的银行卡涉及一起洗钱案。在与骗子周旋了三个多小时后,她在最后关头悬崖勒马,避免了经济损失。

这次经历让小A深刻认识到反诈宣传的重要性。她不仅在小红书上详细记录了整个诈骗过程,还主动联系其他受害者,收集他们的经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人提高防范意识。

另一位网友@小B则分享了自己在兼职刷单过程中被骗的经历。从最初的5元小单,到后来的500元、2000元,甚至8000元,她一步步陷入诈骗分子设下的陷阱,最终损失了2万多元。这段痛苦的经历让她深刻认识到,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要求先付款的兼职都是诈骗。

04

全民反诈,你我同行

中共武汉市委网信办呼吁广大市民,提高警惕,共同参与反诈行动。如遇可疑情况,请及时拨打110或96110咨询。同时,也欢迎广大市民积极举报诈骗线索,为构建平安武汉贡献一份力量。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同时,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反诈工具,可以更有效地保护自己不受诈骗的侵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