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产业百科:从定义到竞争格局的全面解析
大米产业百科:从定义到竞争格局的全面解析
大米最主要的消费需求是用于日常饮食,2022年我国74.46%的大米用于食用消费,其次是饲用消费,占比为11.08%。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大米消费需求也将逐渐多样化发展,推动企业从产品品质、口感、包装和营销等方面寻求差异化发展。
一、定义及分类
大米,也称为稻米,由稻谷经过一系列清理、砻谷、碾米等工序制成。按照原料稻谷类型,大米可分为籼米、粳米、籼糯米、粳糯米。粳米通常呈现细长形或长椭圆形,颜色为蜡白色,质地透明或半透明,主要产地在东北;籼米则一般呈椭圆形或圆形,颜色较淡,主要产地在南方。
二、行业政策
水稻是大米生产最核心的上游产业,政策不断加大对水稻种植的支持和技术引导,发布一系列的政策鼓励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和产量,保障大米生产和供应稳定安全。大米是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刚需消费品,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大米消费也不断升级,推动大米行业重视品牌建设。2022年8月,农业农村部按照《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的总体部署,出台《关于开展2022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工作的通知》,将大米列入重点培育的区域供用品牌品类中,加大支持力度,提升品牌建设能力和水平,促进大米行业品牌化发展。同时,各省市也出台政策,引导大米行业提质发展。2023年2月,湖南省人民政府等发布《关于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扎实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全产业链应用,支持建设“数字大米”项目。4月,安徽省人民政府等也发布《安徽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提出发展高端化、多样化、个性化农产品,丰富生态大米等主食产品种类。在市场需求升级的推动和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大米行业将加快智慧化、多样化、生态化发展。
三、发展历程
我国大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的稻作主要是以扶桑型稻作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稻作技术不断发展,到唐宋时期,已经出现了完善的水田灌溉、耕种技术和丰富的品种资源。明清时期,又出现了旱田稻作,使得稻米的生产更加灵活和独立。建国后,我国大米行业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949年至1961年,我国进行了单季改双季稻、籼稻改粳稻等耕作制度的改革,并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提高水稻产量。随后不断优化相关栽培技术,生产双季稻。1980年后,杂交水稻“三系”在我国大面积应用种植,水稻总产大幅提升。进入21世纪后,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继续增长,大米产销量小幅缓慢上涨,产销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同时,随着居民大米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发展,我国少部分进口大米,主要起调节口味的作用。
四、行业壁垒
1、品牌知名度和产品口碑壁垒
品牌知名度以及产品的口碑逐渐成为消费者购物选择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出于对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稳定的消费需求,消费者倾向于信任和选择品牌知名度较高的大米产品,使具有高知名度的企业在较为分散的大米市场中保留并扩大消费群体。而新进入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不够,往往难以取得消费者的信任,消费者粘性也不高,留住客户的难度较大。
2、优质稳定的供应链
稻米的质量对大米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大米生产企业为确保大米生产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需要与可靠的稻米种植户、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同时,为保证产品的技术运输和交付,大米生产商需要建立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并不断完善物流网络和配送渠道,以提高物流效率和运输安全性。而这些对于新进入企业而言,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本进行积累。
3、资本投入
大米生产需要大量的初始资金投入,用于采购稻米、建设加工厂、购置设备等。这些资金需求较大,需要生产商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另外,大米企业后续的生产和经营,以及品牌建设和渠道拓展等都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并且,随着居民消费不断升级,大米企业的产品质量研发和营销渠道拓展的投入资金还可能继续增多,对新进入企业的资金压力较大。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大米的上游主要包括水稻种植和大米加工设备。水稻种植是大米最重要的上游行业。水稻种植的品种、产量、成本等都对大米的质量和数量供给产生直接影响。水稻种植涉及种业、化肥、农药以及农业机械等多个行业,都对大米供应质量和稳定性以及大米生产成本产生较大影响。中游是大米加工业。下游应用以口粮为主,还包括部分工业用粮和饲料等。其中,工业用粮主要指食品制造业,包括糕点制造、饼干及其他焙烤食品制造、方便食品制造、米制品制造、速冻食品制造、黄酒制造等。大米行业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
金健米业的业务涉及米、面、油、奶、休闲食品、农产品贸易等产业,主要产品有大米、面粉、面条、植物油、牛奶等。金健米业以大米产品为龙头、面油产品联动,构筑了面向全国的复合式、多渠道营销网络平台,在粮油主业板块,实施主分品牌战略,通过主品牌占领中高端市场,通过分品牌抢占低端市场,线上线下多措并举,从而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份额。2019年至2021年,金健米业的大米产销量稳步上涨,在2022年后有所下滑。2023年上半年,金健米业的大米产量为7.87万吨,同比下降2.44%,销量为7.97万吨,同比下降2.2%。目前,金健米业正处于由区域性粮油品牌向全国性粮油品牌成长的过渡阶段,通过做深做透核心市场,攻坚战略市场,拓展潜力市场,线上线下互融的发展策略,逐步提升公司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其大米产销规模有望扩大。
(2)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苏垦农发的大米加工业务用以加工的稻谷原粮以自产为主、对外采购为辅,原粮均较为优质,并采用先进的设备、科学的配方和严格的质量管控程序来保障产品质量。目前,苏垦农发将大米产品纳入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成为公司全产业链经营模式的重要一环,其自有基地已实现稻米生产、加工、仓储的全程可追溯,保障了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2022年,苏垦农发的大米业务营业收入小幅下滑至12.8亿元,同比下降5.66%,毛利率也降至4.07%,同比减少2.3个百分点。2023年,苏垦农发的大米业务营收有所回升,上半年营业收入为6.53亿元,同比增长3.27%。
六、行业现状
大米最主要的消费需求是用于日常饮食,2022年我国74.46%的大米用于食用消费,其次是饲用消费,占比为11.08%。2019年至2021年,我国大米销量增势稳定,2021/22年度销量为15636万吨,同比增长4.04%,销量增速较上一年度增加了0.55个百分点。2022年国际局势紧张加剧,经济市场活力下降,我国大米销量了出现小幅度的下滑,2022/23年度销量为15499万吨,同比下降0.8%。截至1月,我国2023/24年度大米产量为14462万吨,销量为14992万吨,增势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