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三国名臣辛毗:刚正不阿,忠直一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三国名臣辛毗:刚正不阿,忠直一生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811191829_99950974/?pvid=000115_3w_a

一、从袁绍到曹操:辛毗的早期经历

追随袁绍,效力袁家

初平年间,袁绍起兵反董卓,辛毗随兄辛评投靠袁绍,在袁家出谋划策,见证袁绍势力的崛起与内斗。

袁绍在初平元年到建安四年,先后驱逐韩馥,消灭公孙瓒,占据黄河以北广大地区,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然而,内部的互相倾轧却为其日后的失败埋下了隐患。辛毗在这个过程中,积极为袁绍出谋划策,展现出了卓越的才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袁绍势力内部的矛盾愈发激烈。建安五年的官渡之战中,袁绍被曹操打败,从此一蹶不振。建安七年,袁绍死后,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为了争夺继承权而大打出手。辛毗跟随哥哥辛评,支持袁绍的长子袁谭。

归降曹操,展露头角

袁谭被袁尚打败后,辛毗被派向曹操请降,曹操久闻其名留用,辛毗分析袁氏兄弟矛盾,为曹操统一北方助力。

建安八年,袁谭被袁尚打败,困守平原。走投无路之际,袁谭采纳谋士建议,派辛毗为使者向曹操请降。曹操久闻阳翟名士辛毗之名,乘机将他留在帐下。归曹后,辛毗首先向曹操分析了袁氏兄弟反目成仇的缘由,他指出,袁氏兄弟之间的争斗源于权力争夺和性格差异。袁谭性格较为急躁,而袁尚则较为自负,两人在处理事务上常常产生分歧。此外,袁绍生前对两个儿子的宠爱程度不同,也加剧了他们之间的矛盾。辛毗建议曹操趁机出兵河北,虽然曹操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但对他精辟的分析却心悦诚服。

曹操充分利用袁谭、袁尚兄弟矛盾,逐个击破。建安九年,曹军攻打袁氏在河北的老巢邺城。攻邺城时,辛毗带兵冲锋陷阵。审配在城东南角楼上,望见曹军攻入,忿恨辛评、郭图坏败冀州,于是命人驰诣邺城的监狱,杀了辛评的一家。审配的侄子审荣,与辛毗交情深厚,对叔父的行为十分不满,于是飞箭传书,与辛毗沟通消息。辛毗接信后报告曹操,曹操十分高兴,内外夹击,曹军很快就攻下邺城,生擒审配。最终,曹操消灭了袁谭,袁尚、袁熙率残部逃往乌桓,河北纳入了曹操的势力范围。曹操器重辛毗的才干,上表朝廷,拜他为议郎,兼任侍中。

二、曹魏重臣,刚正直言

力挺曹丕,册立太子

曹操在立魏王太子问题上一度犹豫不决,文武大臣各有所向。辛毗坚持以国立嫡长的礼法,坚决支持册立曹丕。他深知嫡长子继承制对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性,在众多大臣中坚定地站在曹丕这一边。辛毗向曹操详细阐述了嫡长子继承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指出这一传统礼法有助于避免权力争夺和内乱。最终,曹操听从了辛毗等人的建议,立曹丕为魏王太子。曹丕被立为太子后,得意忘形,搂着辛毗的脖子说:“辛先生你知道我有多高兴吗?” 辛毗不禁对曹丕的举动感到愕然,他深知作为未来的君主,曹丕此时的表现过于轻浮。辛毗事后将曹丕的表现告诉女儿宪英,时年二十多岁的宪英便感叹地说:“太子是代替君王主理宗庙社稷的人物。代君王行事不可以不怀着忧虑之心,主持国家大事亦不可以不保持戒惧之心,在应该忧戚的时候竟然表现得如此喜悦,又怎会长久呢?魏国又怎能昌盛?”

引裾力争,心系百姓

黄初元年,魏文帝曹丕想从冀州迁徙士家十万户到洛阳。当时连年干旱,蝗灾肆虐,中原大地发生了严重的饥荒。群臣都认为在饥荒之年不宜这样做,然而魏文帝曹丕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担任侍中的辛毗坚决反对,再次劝谏,想让曹丕收回成命。曹丕十分生气地对辛毗说:“我不想和你谈论此事。” 辛毗从容地说:“陛下既然不认为臣不肖,让臣随侍左右。密室之议,朝堂之论,为臣都应该切问应对,拾遗补阙,陛下怎么能不同臣下商议?何况臣所谈论的并非个人私事,事关社稷安危,臣不能不说!” 曹丕无言以对,站起来要回后宫,辛毗拉住他的衣襟不放,魏文帝用力夺回衣服,悻悻回宫。过了一会儿,他火气稍消,又出来责问辛毗:“佐治,你为什么要苦苦地同我作对呢?” 辛毗诚恳地说:“在这种饥荒年月,强行把他们迁徙到河南,没有粮食来救济他们,这样会使他们心怀怨恨,失去人心,因此我不得不力争陛下收回成命!” 最后曹丕下令迁五万户。这一事件成为了著名的 “辛毗引裾” 典故,充分展现了辛毗刚直不阿、心系百姓的品质。

多次劝谏,不畏强权

曹丕喜欢围猎,有一次辛毗随从时,曹丕对他说:“打猎真高兴啊!” 辛毗说:“对于陛下您来说很高兴,对于臣等是跟着受苦。” 之后,曹丕便很少射猎。黄初五年,曹丕准备御驾亲征,出师伐吴,辛毗极力劝阻。他指出天下初定,便大举兴兵,势必会使刚刚得以恢复发展的社会经济遭到破坏。当年曹操曾多次南征,都因江海湖泊阻挡不见成效。如今军力并不比当年强盛,不如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待民富国强之日,自可一举灭吴。但他的建议被拒绝,曹丕果然无功而返。曹丕死后,魏明帝曹叡继位,辛毗还是一个刚直不阿的 “直臣”。曹叡大兴土木、营造宫室,辛毗直言劝谏,两人还就此进行了一番辩论,但辛毗一直坚持己见。辛毗始终不畏强权,以国家和百姓利益为重,敢于直言劝谏,展现了一位忠臣的高尚品质。

三、晚年作为,影响深远

配合司马懿,拖死诸葛亮

青龙二年(234 年),诸葛亮六出祁山,大举伐魏,魏明帝命大将军司马懿率军抵抗。两军对垒,司马懿以逸待劳,诸葛亮屡次挑战他都置之不理。后来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穿的衣服,以此来刺激他出营作战。魏军众将都以此为耻,要求出战。司马懿上书魏明帝,要求出战,被明帝拒绝。曹叡唯恐众将不听调度,就派辛毗为使者,持节赶赴魏军大营。将领们都因辛毗素以刚正、执法严明而不敢轻言战事。司马懿屡次请求出兵,都被辛毗严辞拒绝。两军在五丈原对峙三个多月,诸葛亮欲进不能,欲退不舍,后操劳成疾,病逝军中。

辛毗在这场对峙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以坚定的态度和严格的执法,成功地遏制了魏军将领的冲动,使得司马懿能够坚持据守不出的战略。他的存在,不仅是对魏军的一种约束,更是对诸葛亮心理上的一种压力。诸葛亮深知辛毗的刚正不阿,也明白在他的监督下,魏军不会轻易出战。这种僵持的局面,让诸葛亮陷入了困境,最终因操劳过度而离世。

身后荣耀,配享魏庙

辛毗一生刚正不阿,对曹魏贡献巨大,配享魏文帝庙庭,为后人传颂。

辛毗为人正直,执法严明,善于判断形势,曾为曹操父子三代提供辅助。他在魏国政府中担任卫尉一职,一直以直言不讳、批评他人而闻名。他在曹魏的政治舞台上,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尽心尽力。

他在关键时刻的劝谏,如反对曹丕迁徙士家、阻止曹丕和曹叡的不当决策,都体现了他对国家和百姓的关心。他在军事上的贡献,如配合司马懿拖死诸葛亮,为曹魏解除了重大威胁。他的一生,充满了忠诚和担当,为曹魏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因此,辛毗配享魏文帝庙庭,实至名归。他的事迹和精神,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也为曹魏的历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