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山东省情连载】齐鲁文化—“轴心时代”的文化“重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山东省情连载】齐鲁文化—“轴心时代”的文化“重心”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bilibili.com/read/mobile?id=39487027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写道: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精神的突破时期。这个时期产生的伟大思想家所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并一直影响着人类生活。在中国,这个“轴心时代”即是春秋战国时期,而这个时期的文化“重心”,即在齐鲁。正如傅斯年先生在《夷夏东西说》中所说:“自春秋至王莽时,最上层的文化只有一个重心,这一个重心便是齐鲁。”在这个时期,齐鲁文化放射出了璀璨夺目的光芒。

周礼尽在鲁

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即是说,三代文化,周为最盛。周文化应是三代文化的总结和代表,而以礼乐文明为突出特征的周文化的总设计师和创制者是周公,鲁国则是周公的封地,是周王朝着意建设的东方礼乐文化中心。春秋巨变,使鲁国周礼中心的地位大幅攀升,至春秋末期,鲁国的周文化重心地位已有很深厚的积累。《左传·昭公二年》记载晋国的韩宣子到鲁国观礼乐之盛,即感叹道:“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而吴公子季札到鲁国观乐,看到周王室的雅乐及各诸侯国之俗乐都集中于鲁,也不禁感叹:“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可见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鲁国实际成为周朝礼乐文化的集中代表和文化重心。

春秋五霸,齐桓最盛

齐桓公在管仲辅佐下,是春秋五霸中称霸最早、时间最长(43年)、业绩最盛的霸主。孟子赞叹:“五霸,桓公为盛。”齐桓公称霸是以主会盟、尊周室、倡礼义、伐戎狄、护中原为其主旨的,《左传·僖公七年》把盟会的内容概括为:“夫诸侯之会,其德、刑、礼、义,无国不记。”孔子称赞:“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又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即是说,没有管仲,我们早就变成落后民族的俘虏了。齐桓首称霸,奠定了春秋霸业的基础:即在“尊王”的旗帜下,把当时中原的诸侯国组织起来,将霸业变为了统一中华民族的一个步骤,影响深远。

孔子私学,首创于鲁

有学者称:“孔子为儒家之宗师,实为诸子之开祖,辟我国教育史、学术史上之新纪元,为我国划时代之空前伟大的学者。”(蒋伯潜《诸子通考》)孔子之教,弟子众多,人才丛出,齐鲁遂成人才高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识走向了民间;其编订“六经”,教授弟子,数千年文化,赖之以传;其创始儒家学派,讲仁重礼,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且身体力行,被尊为万世师表。惟文化“重心”方能生孔子,孔子之出,齐鲁“重心”地位倍显。

诸子百家多出齐鲁

“轴心时代”最亮丽的文化景象是战国诸子百家争鸣。而所谓“百家”,实际上主要有六家:儒、道、法、墨、阴阳、名家。就其创始者及代表人物籍贯而论:儒家之孔、孟,墨家之墨翟,阴阳家之邹衍、邹奭,皆为齐鲁之人,已占一半。道家代表为老子、庄子,皆非齐鲁,但《汉书·艺文志》著录太公(姜尚)为道家之源,还将《管子》列入道家典籍;而战国道家的重要一派——稷下黄老学派,主要是在齐国稷下学宫形成、发展的。齐国的管仲学派,亦号称齐法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则是荀子的学生,荀子久居稷下数十年,韩、李很可能于稷下求学。名家学者尹文、田巴、倪说都是稷下先生,田、倪二人皆齐人。可见,道、法、名三家亦与齐鲁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儒、墨“显学”,双峰并峙

《韩非子·显学》将儒、墨两家并称“显学”,是当时影响最大的学派。就其共同特点看,一是弟子后学众多,有谓“孔墨徒属弟子,充满天下”之说;二是支派林立,世称“儒分为八,墨离为三”;三是弟子显荣,影响巨大。《吕览·当染》称赞说:“孔墨之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史记·儒林列传》又说:“孔子卒后,七十子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为王者师。”就儒、墨两家看,儒家重教育,墨家重实务。前者实开中国人文教育之先导,后者则开中国科技教育之先河。儒、墨两家代表了那个时代中国人文与自然科学教育并峙之双峰。

百家争鸣齐聚稷下

齐国在都城临淄设立稷下学宫,时间长达一个半世纪,人数多至“数千人”,各国学者汇聚稷下,百家理论各现稷下讲堂。被称为稷下先生著述总汇的《管子》,汇聚了各家学派的理论成果。稷下学宫存在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学者之众,影响之深远,实际上是战国时代最主要的学术活动中心,郭沫若曾评价说:“周秦诸子的盛况是在这儿形成了一个最高峰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
【山东省情连载】齐鲁文化—“轴心时代”的文化“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