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葵、水芹等,3种没落的中国原产蔬菜,葵曾当了千余年的百菜之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葵、水芹等,3种没落的中国原产蔬菜,葵曾当了千余年的百菜之主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8TFBTCQ055619Z8.html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蔬菜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诗经》到《本草纲目》,从《齐民要术》到现代餐桌,中国蔬菜的历史演变见证了一个文明的智慧与变迁。本文将带您走进三种中国原产蔬菜——冬葵、藿菜和水芹的故事,探寻它们从辉煌到没落的历史轨迹。

要问全球哪个国家的人最能吃菜,答案一定是中国人。
14亿人,一年500多公斤的人均占有量,超群绝伦。
当然,中国人不仅爱吃菜,还爱种菜。
功成名就,种菜;失意落魄,种菜;安居乐业,同样种菜。
窥一斑可见全豹,一个个爱吃菜、爱种菜的中国人让我国成为当前全球蔬菜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国家。

白菜、韭菜、芥菜、甘蓝、豇豆、黄瓜、萝卜、山药、西红柿......
如今我们餐桌上出现的每一种栽培蔬菜,都是在由先秦开始贯穿近三千年历史的重农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一代代华夏儿女勇敢、勤劳、智慧以及包容同化的结晶。
从吃不上菜,到量多到吃“吐”;从仅有的几种菜,到吃一年都可以不重样的吃。
短短的字里行间,是中国蔬菜说不完的辛勤汗水,有中国蔬菜或偶然或理应如此又出乎意料跌宕起伏故事。

还是那句话,我们这一代人享受的是“结果”,事实上先秦时期,中国蔬菜少得可怜。
我国虽是四大农业起源中心之一,目前全球600余种重要农作物虽半数起源在我国。
但就原产蔬菜而言,我们极度匮乏。
现阶段,或早或晚引入后发展壮大的舶来蔬菜才是主流。
那些原产于我国的蔬菜,虽偶有几个依然坚挺,但更多的则在历史的长河中,或直接消失或悄然没落。

这些消失、没落的中国原产蔬菜,有的曾是“百菜之王”;有的曾是底层人民活下去的希望;还有的则曾是达官贵胄也难以舍弃的珍馐美味。
正因为它们当过主流,饱过饥腹,有过辉煌,所以即便消失、没落,它们也值得被当下的我们认识。
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中国原产蔬菜有很多,若一一介绍说不透讲不明,那就以冬葵、藿菜、水芹,三个颇具代表性的原产蔬菜,我们聊上一聊。

冬葵:无出其右的“百菜之主”

今天我们看到“葵”这个字,大多会联想到秋葵,甚至是向日葵,但它们都不是冬葵。
冬葵,锦葵科锦葵属一或二年生草本植物,与秋葵同科不同属,与向日葵即不同科也不同属,有冬寒菜、滑菜、葵菜等诸多别称。
在我国,冬葵是最早被利用、栽培的蔬菜之一,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提到了冬葵。
六月食鬱及薁,七月亨葵及菽。
另外,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更是将冬葵列为“五菜”之首。

凭借对环境适应能力强、产量大、口感好等诸多优势,冬葵被古人广泛种植。
其主要食用部位是大大的叶片和嫩茎,口感味道滑嫩甘爽,在缺衣少食的古代绝对算得上“好菜”。
除作为鲜食蔬菜外,智慧的古人为了延长冬葵的保质期,会把鲜菜干藏,还会将其制作成葵菹(可以理解成一种咸菜)。
不少朋友会问怎样用今人的视角看古代蔬菜的重要性呢?
从文字记载中可以窥见一斑。冬葵之重要在于古代农学、药典、诗歌中对其均有大量的文字记载。

农学巨著里,《齐民要术》(北魏)把《种葵》列为蔬菜的第一篇,《农书》(元)更是直接将冬葵奉为“百菜之主”。
传承下的诗篇中,“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写的都是冬葵,杜甫、李白、白居易、苏东坡等等大家,不止一次的在诗词中提到冬葵。
那“百菜之主”是如何没落的呢?
只能说:既生瑜何生亮,拳怕少壮,一代新人换旧人。

事实上宋元时期,尽管蔬菜种类已相对较多,但冬葵仍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不过明代以后,大白菜的异军突起,大量舶来蔬菜的进入,开始逐渐让冬葵暗淡无光。
更强适应能力、更大的产量、更好的味道,让古人把栽培和食用的重点放在了白菜和诸多舶来蔬菜身上。
至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已经将冬葵列在“草部”,并指出:“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人不复食之,亦无种者。”,冬葵的地位一落千丈。
现如今,我国南方少部分地区,虽也有栽培冬葵,但显然已远不复当年辉煌。

藿菜:饱饥腹又最该被淘汰的粗食

藿菜,也是“五菜”之一,不过与冬葵不同,据考证,“藿”不是一种蔬菜,而是指众多豆类植物的叶片。
同样的藿菜也常出现在古代文献典籍中,也是古代一种极其重要的蔬菜,但与冬葵不同的是,冬葵是你我皆爱的菜,而藿菜则是为活下去的无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藿食者”,这是古代与“肉食者”对立,等级制度下地位卑劣阶层。
者其中有“藿”,指的就是藿菜。
“藿食者”,用我们现在的话讲:“穷人才吃藿菜!”

藿菜就是豆叶子,可不是当前的豌豆尖、豆芽、豆苗,甚至都不是嫩叶,都不用尝试它能好吃嘛!
不好吃还吃,并且还在多段时间作为古人重要的蔬菜来源,原因几何呢?
很简单,一方面是“粮不够,菜来凑”;另一方面则是它至少能作为古人正常活下去的维生素来源,说白了就是为了活下去才吃。
所以藿菜的消失,是古人从饱饥腹到正常吃菜的一种进步,值得庆幸。

水芹:被夺去芹菜之名的水生蔬菜

芹菜,大家耳熟能详,毕竟本芹、西芹已是主流蔬菜,但现如今提到水芹,可能很多朋友尤其是北方朋友并不熟悉。
不过在我国古代,至晚宋代之前“芹菜”二字只属于水芹,现如今不过是被本芹、西芹“夺”了名字罢了。
水芹,伞形科伞形科水芹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与汉朝传入我国的旱芹(本芹、西芹均属于旱芹这一植物种,西芹传入我国的时间晚于本芹)同科不同属,有楚葵、水英等诸多别称。

与冬葵这类普通蔬菜、藿菜这种粗食不同,因口感绝佳,水芹在古代蔬菜圈满是光环。
水芹被栽培利用的时间相当早,也是出现在《诗经》中的蔬菜。
“魏征嗜醋芹”的故事,“菜之美者。”;“鲈鱼岂似吾乡好,风味水芹还绝。”等诗句。
历史的长河中无数文人骚客用浓厚的笔墨正从面、侧面不吝的赞颂着水芹。

事实上,水芹被夺去芹菜之名,就是“大众”凭借量多战胜了“高雅”。
现如今,水芹也只是被夺了名字,水芹依然长在南方水乡,个别地区还有规模产业,比如比如桐城水芹、保安水芹、金坛水芹、杭州水芹等等,《诗经》中走出来的水芹,现在仍值得尝上一尝。
最后想说,冬葵、藿菜和水芹等等或消失或没落的中国原产蔬菜,不论是来过还是仍在,“印记”不能丢,有它们才有今天的中国蔬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