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皇权、阁权和宦权:明代权力机构是如何运作的?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皇权、阁权和宦权:明代权力机构是如何运作的?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903806?commTag=true

《明代国家权力机构及运行机制》与《澄清吏治:明代的文官考核与官僚政治》是近年出版的两部明代政治史的新书,此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问与上海人民出版社共同策划、举办学术沙龙,邀请两位作者对谈明代政治中的皇权、阁权与宦权,本次学术沙龙由宋晨希主持。本文系部分发言的文字整理稿,内容经发言者审定。


《澄清吏治:明代的文官考核与官僚政治》,黄阿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

《明代国家权力机构及运行机制》,方志远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

两种观点:明代的专制与数目字管理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历史学界对于明史有一些主流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来自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的论述,他认为明代的制度其实是走向了独裁,甚至用“政治恶化”来形容明清时期的制度。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因此,很多上一辈的历史学者对明代的政治制度的评价是非常低的。

第二种观点来自黄仁宇,他认为明代是缺乏“数目字管理”的。对此,方志远教授表示,黄仁宇先生无疑是学术界的前辈,他的《万历十五年》对这一代大陆学者的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黄仁宇先生往往是从美国的标准来看待中国的历史,不断强调“数目字管理”。方教授认为,中国人的管理方式就像中医和西医的区别——中医是让你稀里糊涂地活,西医是让你明明白白地死。


黄仁宇

黄仁宇先生希望将整个中国都用数字进行管理,这实际上是现代国家的管理模式。但是,中国古代一直是以农业税为主体的,用西方的现代国家标准来衡量明代的农业国家,似乎不太恰当。但是,这种观点也有其意义,因为明代所处的世界已经进入大航海时代。特别是在16世纪初,葡萄牙人已经来到中国的南海,但中国仍然在原来的道路上继续行走。

方教授指出,明朝君主制的加强有其独特特点。前期表现为皇帝事必躬亲以展现国家控制力,中后期则表现为皇帝垂拱而治的统治模式。他称之为“以内制外,内外相制”。具体来说,就是建立庞大的宦官机制来制约外廷的文官和武官,同时外廷也对内廷进行制约。此外,明朝还建立了庞大的监察系统,由低品级的官员构成,形成“以下制上,上下相维”的特点。所有衙门都是相互制衡的,没有任何机构或个人的权力可以威胁皇权。

黄阿明教授则从财政管理的角度回应了黄仁宇的“数目字管理”观点。他指出,黄仁宇以研究明代财政经济起家,却认为明清时期缺乏数目字管理,这似乎有些矛盾。事实上,在明代中期和中后期,随着一条鞭法改革的推行,特别是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国家层面已经开始进行财政会计预算。万历九年完成土地清丈后,万历十一年出版了《万历会计录》,这是中国古代王朝国家时代的第一本全国财政预算书。到了清代,更是出现了大量不同时期的赋役全书,这些都表明中国在财政管理方面已经有了比较成熟完善的体系。

明代之害:宦官与党争

关于明代制度的优劣,方志远教授指出,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制度,制度都是在继承中不断变化的。明太祖在拓展势力的过程中,虽然仿照元朝设置行中书省,但其性质与元朝不同。元朝的行中书省是军政一体的,而明朝则是军政分离的。明太祖构建的制度体系需要巨大的精力,即使是他本人也感到力不从心。因此,他让翰林春坊的低品级官员帮助处理奏疏,提初步处理意见,这实际上就是内阁的雏形。

明朝的党争与宦官问题也是讨论的焦点。方教授认为,党争的根源在于士大夫群体的自我标榜和相互攻讦。宋代的范仲淹和欧阳修就因标榜自己是君子而引发党争,明代的东林党与其他党派之间的斗争也是如此。宦官问题则更为复杂,历代对宦官的抨击往往带有偏见,实际上很多宦官并非天生邪恶。例如,明朝的少数民族宦官往往表现较好,而汉族宦官中坏的更多。宦官的恶劣行为往往源于自卑和自尊的极端转化。

黄阿明教授补充道,明代的宦官制度与此前的朝代有所不同。内阁制运作时,殿阁大学士不能进入皇帝的生活区,因此需要司礼监的太监作为媒介。宦官拥有皇权让渡出来的批红权,这是其权力的一部分。宣宗时期开始在内廷开设内书堂,对宦官进行系统教育,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首创。宦官通过内书堂的学习,能够清楚地了解国家制度的运作,其处理事务的能力并不逊色于外朝的士大夫。

宦官外出的问题则涉及内使监的控制能力、宦官个人的放肆以及宫廷财政制度等多个因素。万历年间,万历皇帝让宦官外出采矿、采税,这种做法虽然赤裸裸地与社会争利,但在整个明代并不常见。

总的来说,对于明代的宦官问题,应该从制度层面和个人层面分别讨论,不能一概而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