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红楼梦》作者 "曹雪芹" 身份考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红楼梦》作者 "曹雪芹" 身份考辨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1937573651297597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真实身份,一直是红学研究中的核心议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小说内容、脂砚斋批语以及历史记录,提出了"曹雪芹"更有可能是笔名而非真实姓名的观点,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这部文学巨著。

在红学研究的漫漫征途中,《红楼梦》作者的真实身份始终是一个充满迷雾与争议的核心议题。长久以来,将《红楼梦》作者认定为江宁织造府曹寅家后裔,认为其笔名"曹雪芹",这一观点虽广为流传,却在深入探究之下,暴露出诸多难以自圆其说的漏洞。

事实上,除了作者本人以及极少数知晓其真实身份的人,而这些人在约300年前便已作古,当今世上已无人确切知晓这个谜底,我们皆为猜谜者。在《爱新觉罗雪芹》一文中,通过对小说所涉地域、文化领域等多方面信息的细致剖析,我们能够大致为笔名"曹雪芹"的真实人物勾勒出一幅轮廓:此人常年在京城生活,对市井王府的种种情形了如指掌;熟悉旗人风俗,甚至曾远涉关外,对白山松辽的地域风貌颇为熟悉;也曾暂居江南,领略江南风情;应是康雍乾时期的人物,擅长诗歌绘画,对僧道卜医、宫廷琐事等无所不知,这也正是《红楼梦》被赞誉为"大百科全书"的原因所在。

正所谓"做人要老诚,做文要狡猾"。从脂砚斋的批语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笔名"曹雪芹"这一身份背后所蕴含的亦真亦幻的特性。在第一回中,脂砚斋批语道:"若云雪芹批阅增删,然则开篇至此这一大段楔子有事谁人所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处者不少,此为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弊了去,方是巨眼。""隔壁二字极细极险,记清"。第二回批语又言:"官职半遵古名亦好。余最喜此等半古半今,半有半无,事之必无,理之必有,极玄极幻,荒唐不经之处。"第八回更是直言:"又忽作此数语,以真弄成幻,以幻弄成真,真真假假恣意游戏笔墨,可谓狡猾之至。做人要老诚,做文要狡猾"。这些批语似是而非,似非而是,无疑是在考验读者的辨别能力,也从侧面表明曹雪芹作为署名,绝非普通的户籍之名,而极有可能只是笔名。

小说与史书有着本质的区别,小说的文学创作不能简单等同于家史记述。将贾宝玉的形象与曹雪芹的人生经历牵强附会,无疑是犯了"书痴"入戏太深的毛病。不同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往往千差万别,就如同面对同一棵树,匠人关注的是材质优劣,艺术家看到的是艺术性,小孩子则想着能否爬上去。一位朋友的小品文被选入高考题,面对诸如"作者的中心思想要表达什么""作者为何要这样描写"等问题,这位朋友却表示自己完全无法给出"正确答案"。这充分说明,读者读完小说后的想象,并不一定与作者的思想"同频"。

一般认为,敦诚敦敏两兄弟是《红楼梦》真作者江宁织造曹家曹雪芹的好友。然而,经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这种观点并不完全准确。敦诚的《寄怀曹雪芹》与敦敏的《赠曹雪芹》这两首诗,虽能证明二人与江宁织造曹家的曹君交情深厚,诗中提及此人姓曹,自称是曹操的后代,还谈及江南秦淮、扬州旧事,与江宁织造曹家的背景相符,且三人在京城均落魄不堪。但这只能说明敦诚敦敏与江宁织造曹家的这位曹君关系密切,并不能确凿证明这位曹君就是《红楼梦》的作者。

从江宁织造的曹雪芹的旗人身份来看,他若属于正白旗包衣,是汉八旗的一员且属上三旗,按常理在身份未被褫夺的情况下,应能享受一定的待遇,要么国家安排工作,要么按月领取生活费。但在清政府对旗人的管理记录中,却找不到与敦诚敦敏交往的这位曹雪芹相关的书面记载,这无疑让"敦诚敦敏交往的曹雪芹就是《红楼梦》的作者"这一假设难以成立。

江宁织造曹家作为为皇家服务的专门机构,曹寅作为内务府职员,康熙六次下江南有四次住在他家,这既得益于内务府接待皇帝南巡的专业运作,也体现了皇帝对曹家的赏识与信赖。但这与《红楼梦》的作者身份并无直接的必然联系。

嘉庆道光时人王希濂在《护花主人总评》中对《红楼梦》作者的知识涉猎之广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包罗万象,囊括无遗,可谓才大如海"。而现今我们所能见到的对曹雪芹或曹霑或芹圃或芹溪居士的描述,多为"其人工诗善画""或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却未见对其著书写作的特别称颂。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将江宁织造曹家的曹雪芹与《红楼梦》作者划等号的不合理性。

由此可见,《红楼梦》署名作者"曹雪芹"极有可能只是笔名,一如本文作者署名"寄翁闲步随笔",自然笔名无疑。顺便说一下,我之所以取这个笔名,那是因为我"第一志愿"——"寄翁"无法注册的缘故。虽然曹雪芹更像一个人名,但从明清小说发展源流推测,例子不胜枚举,笔名的可能性大于真名的概率,笔名的可能性大于百分之九十,反过来讲,就像自媒体博主使用自己真名发表作品的比例可能大大低于百分之十,道通此理。

所以,其真实姓名仍有待考证。《红楼梦》作为一部伟大的小说,是艺术想象的结晶,不能将其与现实简单等同,更不能将小说中的人物与现实人物及作者进行牵强附会的关联。红学家们继续深入探究《红楼梦》作者的真实身份,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在真相大白之前,我们不妨暂且将"曹雪芹"视为笔名,以更为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去解读这部文学巨著。同时,在红学研究中,我们不应拘泥于传统观点,要有勇气质疑,大胆创新,通过严谨的论证去探寻历史的真相。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