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旧换新,激活闲置二手资源回收利用潜力
以旧换新,激活闲置二手资源回收利用潜力
随着消费者偏好的演变及生活模式的多元化,大量的二手资源如手机、家具、家电、汽车、书籍等被闲置,这些资源如果得到有效利用,不仅能减少浪费,还能有效激活闲置二手资源,同时撬动存量与增量消费市场,在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的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绿色消费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近日,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了回收循环利用行动,聚焦回收换新、二手流通、再生利用等环节,强调“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推动二手电子产品交易规范化”等,进一步畅通资源循环利用路径,推动闲置二手资源高效回收,为闲置二手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发展带来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
当前,闲置二手资源回收利用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发展前景广阔,例如2020年开始,闲置二手手机线上交易逐渐活跃,3C数码类产品回收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了千亿元。然而,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年产生4亿部以上闲置手机,闲置手机存量超过20亿部,手机闲置后只有约5%能够进入专业的闲置二手手机回收平台、“以旧换新”活动等回收渠道。究其原因,一是完善的回收体系和渠道网络尚未形成,二是回收定价标准体系不健全,三是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难以保障,四是资源处理能力有待提升。
从供给侧看,我国已在循环经济发展领域布局多年,出台多项政策支持闲置二手资源循环利用,鼓励商业消费、资源循环、再生资源交易利用生态体系发展。受益于政策红利及数字经济发展趋势,阿里、京东、腾讯等企业积极布局二手电商业务,已基本形成我国综合二手电商和垂直二手电商格局,闲鱼、万物新生、转转等头部平台占据主要二手交易市场,胖虎、妃鱼等中小型回收企业发展潜力巨大。但目前的二手电商平台在假货泛滥、买卖双方约束和交易保障缺乏、平台检验及售后流程不够成熟等方面存在一系列争议,如何解决交易信息保护、商品质检和售后保障等问题,是闲置二手资源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从需求侧看,我国汽车、家电、餐厨、家具等市场已从单纯的“增量时代”进入到“增量和存量并重时代”,在经济压力、消费理念双重催化下,“卖闲置、买二手”已逐渐成为市场交易新风向。回收市场的完善及以旧换新的闭环运转,为消费者开启新一轮消费解除后顾之忧;汽车、家电等消费品的换代周期缩短,也进一步释放消费力,推动企业研发新商品步伐。同时,闲置二手资源交易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抓手,具有生产端和消费端的双向减碳作用。“闲置经济”浪潮下,我国闲置二手资源电商交易规模在2023年达5486.5亿元,二手电商用户规模达到6.2亿人。但我国闲置二手资源市场多以C2C线上交易为主,公众在回收、处理闲置二手资源方面的参与度不高,尚未形成规模化、规范化的C2B、B2C、B2B二手交易市场。
为激活闲置二手资源回收利用潜力和活力,既需要建设闲置二手资源的回收体系、处理体系、交易体系等配套设施,又需要从标准制定、公众参与、碳普惠政策和法规等角度予以软件支持,“软硬兼备”做优存量市场,开拓增量空间,推动闲置二手资源产业化发展。
在硬件层面,一是要通过上门回收、到店回收及邮寄结合的回收方式,不断扩展服务场景,打通废旧物资回收服务最后一公里,并通过“大数据+AI数字技术”等方式解决闲置二手资源回收中的定价不透明问题,保障闲置二手资源稳定供给;二是要持续提升再生资源加工处理技术水平和产业能级,建设高水平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三是要统筹推动闲置二手资源交易线上平台和线下市场建设,加快信息擦除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保障闲置二手资源交易信息安全。
在软件层面,一是要提高闲置二手资源交易行业的规模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推动二手电商交易平台与第三方检测及监管机构深度合作,针对不同品类制定对应标准,通过规则制度及奖惩机制约束并规范二手交易的平台和用户;二是要最大限度提高公众参与度,鼓励公众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闲置二手资源在规范二手市场进行交易,或交由专业回收拆解企业进行处置,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三是将闲置二手资源交易纳入碳普惠、融入碳交易,改进闲置二手资源交易的税负结构,释放闲鱼、转转等二手商品回收、流通企业平台在节能减碳行为记录、核算、激励等方面的能力,加速经济社会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