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西凉:五胡十六国时期河西走廊的璀璨明珠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西凉:五胡十六国时期河西走廊的璀璨明珠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qulishi.com/huati/xl?ivk_sa=1024320u

西凉(400年-421年)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在河西走廊一带建立的五个凉政权之一,因其中心位于凉州西部酒泉而得名。西凉政权由李氏建立,历经两代三王,共存续22年。

西凉的建立

西凉的创建者李暠自称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十六世孙。公元397年,后凉建康太守段业在沮渠蒙逊的拥立下自称凉州牧,建立北凉政权。李暠被任命为效谷县令,李暠同母异父的弟弟宋繇被任命为中散常侍。

北凉敦煌太守孟敏去世后,李暠被敦煌护军郭谦、沙州治中索仙等人推举为敦煌太守。公元399年,段业自称凉王,右卫将军索嗣觉得李暠在敦煌受人爱戴,势力很大,劝段业撤掉李暠敦煌太守一职。段业当时让李暠担任敦煌太守,并没有想太多,听索嗣这么一说后,改派索嗣为敦煌太守。索嗣性情傲慢,到达敦煌后要李暠亲自迎他入城。李暠为太守时,兢兢业业,深受百姓爱戴,自己即将卸任太守颇为不舍。宋繇见他犹豫,和效谷县令张邈一起劝他:“敦煌现在是你的地盘,怎能轻易让给别人呢?干脆和他打一仗,让他知道你的厉害!”

李暠听后,派宋繇去打探索嗣情况。宋繇见索嗣态度蛮横,士兵懒散,很容易将其打败。李暠知道后,派儿子李歆与张邈、宋繇带兵攻击索嗣。索嗣万万没想到李暠会攻打自己,一时无法招架,逃回张掖。

李暠与索嗣一向交好,没想到他竟然会排挤自己,于是向段业上疏,治其死罪。段业起初本想放索嗣一马,但辅国将军沮渠男成与索嗣也有积怨,劝段业杀掉索嗣。索嗣死后,段业向李暠道歉,还分出敦煌的凉兴、乌泽、晋昌郡的宜禾三县,设置凉兴郡,升任李暠为都督凉兴以西诸军事、镇西将军。公元400年,北凉晋昌太守唐瑶发动叛乱,拥立李暠为冠军大将军、沙州刺史、凉公。李暠自称凉公后,以敦煌为都城,建立了西凉政权。之后,李暠派宋繇攻下玉门以西,扩大了地盘。李暠在玉门、阳关屯一带休养生息,发展生产,为东征做准备。

李暠的统治

李暠是一位通经史、知兵法的政治家。他以“诸事草创,仓帑未盈,故息兵按甲,务农养士”为指导思想,在政治上努力做到知人善任,积极纳谏,执法宽简,赏罚有信。他赦其境内,号召因战乱而背井离乡的百姓返回家园,重视农桑,并给这些重返家乡的百姓以优惠待遇和资助,很快就有逃民2.3万多户迁回敦煌。

为了统一河西,他还派遣重臣宋繇东征凉州,西击玉门,都取得了成功。随后,他又实施了“寓兵于农”的措施,将大批军队开到玉门关、阳关等地屯田,广积粮谷作为东伐的资本。因此,敦煌因战乱而遭到破坏的经济,很快得以恢复和发展。

在文化方面,李暠也非常重视。他在城南门外临水处建起一座“靖恭之堂”,作为他同朝臣商议朝政、检阅武备的处所。为振兴文教,培养儒士,他修建了泮宫(学校),并在各郡设置五经博士,负责传授经学。文风一时大兴。

西凉的文化艺术

西凉时期的文化艺术成就显著,特别是西凉乐舞的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西凉乐舞是汉唐以来产生于古凉州,广泛流传在中原且盛名卓著的乐舞。公元四世纪初,中原处于战火之中,而当时汉族人张轨所控制的凉州却相对比较安定,中原大批士族文人纷纷来到凉州居住。这些移民的到来,同时给凉州带来了中原地区多彩的文化,其中包括一些汉、魏旧曲一并被带入凉州。作为西凉乐舞代表作的《秦汉伎》,是融合了凉州当地音乐、中原古乐、龟兹音乐和天竺音乐而形成的有自己特色的燕乐。《秦汉伎》传入北魏后,改名为《西凉乐》,被尊为“国乐”。

《魏书·乐志》记载说:“晋永嘉之乱,太常乐工多避地河西”,“(魏)平凉州,得其伶人器服,并择而存之”。这批乐工和伶人及他们的后裔或集于五凉的庙堂之上,或散在河西的村坞之间,他们承先启后,通过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为魏周乐舞的复兴和隋唐艺术的发达树立了功勋。从史书记载中看,《西凉乐》的特点是娴雅、柔婉。它分为歌曲(声乐曲)、解曲(器乐曲)和舞曲(舞蹈曲)三种。著名乐曲有《永世乐》《神白马》《万世丰》《燕支行》《于阗佛曲》《慕容可汉》《吐谷浑》《部落稽》《钜鹿公主》《白净王》《太子企喻》等。从曲名可看出,这些曲子大部分是以反映少数民族生活和佛教活动为主要内容的。

舞蹈是西凉乐舞中又一重要表现形式。据《通典》记载:西凉乐舞的舞蹈分为“白舞”和“方舞”。前者是单人舞,后者是四人合舞。这些舞蹈除了在宫廷表演外,群众性的舞蹈主要在盛大节日和传统性活动以及佛教活动中举行。古凉州地区流行的著名的舞蹈有《胡旋舞》《胡腾舞》《柘枝舞》《狮子舞》等,是当地少数民族的一种舞蹈。唐代诗人李端在《胡腾舞》诗中,对舞蹈者的形象和舞蹈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帐前跪作本音语,拾襟搅袖为君舞。安西旧牧收泪看,洛下词人抄曲与。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胡腾儿,胡腾儿,故乡路断知不知?”

据专家考证,敦煌石窟中第220窟的乐舞图壁画,表现的就是演奏《西凉乐》的场面。壁画中,乐队共28人,分为两组,左右相对,乐工或上身袒露,或斜披天衣,肤色、发式各不相同,演奏来自中原的和从西域、外国传入的各种打击、吹奏和弹拨乐器。乐器有筝、排箫、竖笛、方响、筚篥、五弦、横笛、腰鼓、都昙鼓、答腊鼓、羯鼓、毛圆鼓、拍板、钹、竽、箜篌、法螺等。两队舞伎素裹白裙,或锦衣石榴裙,在灯火辉煌、器乐协奏中翩翩起舞,始终在小圆毯上旋转腾踏,巾帛飞扬。这大概就是传自西域的胡旋舞或胡腾舞。此画是敦煌壁画中规模最大的乐舞图。

西凉的灭亡

公元417年二月,李暠病死,其子李歆继位,继续对北凉作战。420年,歆闻沮渠蒙逊南伐西秦,率军三万往攻北凉都城张掖,途中为蒙逊所败;蒙逊杀李歆,进占酒泉。

420年九月,歆弟李恂据敦煌称冠军将军、凉州刺史,改元永建。不久,沮渠蒙逊派军讨伐。421年,沮渠蒙逊又率兵来攻,北凉军引水灌敦煌,李恂乞降不成,部下投降,李恂自杀,敦煌失陷,西凉灭亡。

西凉政权历两代三王,22年。李暠死后,其子李歆、李恂先后继位,在位时间都不长,并且不像李暠那样治国安民,而是大修宫室,严刑峻法,致使“人力凋残,百姓愁悴”,统治极不稳定。

西凉太祖李暠被唐朝皇室李氏和诗人李白、李商隐尊为先祖。李暠生有十子:谭、歆、让、情、恂、翻、豫、宠、眺、亮。其中李歆为西凉后主,他生有八子:勖、绍、重耳、弘之、嵩明、崇产、崇庸、崇佑。重耳(字景顺)以国(西凉)亡而奔刘宋,后又归后魏,历任弘农太守、安南将军、豫州刺史。重耳生熙,熙(字孟良),后魏金门镇将。熙生唐懿祖天锡(字德真),生三子,李虎为第二子,即唐太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