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多少才可能实现糖尿病缓解?哪些人群能用GLP-1RA?
减重多少才可能实现糖尿病缓解?哪些人群能用GLP-1RA?
体重管理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和基础。近日,两则关于减重的专家共识《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结合生活方式干预减重专家共识(2024版)》和《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相继发布,以期为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提供全面指导,帮助糖尿病患者实现体重管理的持续获益。
糖尿病患者减重多少才能获益?
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减重可带来诸多获益,如改善代谢、实现糖尿病缓解、降低糖尿病并发症风险,并且体重减少越多,获益越大。
体重下降<5%
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改善血压(收缩压)
改善血脂(甘油三酯)
体重下降5%~10%
预防糖尿病进展
改善血压(舒张压)
改善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体重下降10%~15%
可能实现T2DM缓解
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
减少膝骨关节炎发生
减少心血管事件和死亡
体重下降≥15%
T2DM缓解可能性增加
显著改善代谢状态
T2DM体重管理关键:分层管理
《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建议:对T2DM患者进行分层管理,结合患者BMI、是否存在心血管风险因素等情况,进行生活方式调整,使用具有体重获益的降糖药物或代谢手术进行体重管理。
《美国临床内分泌学协会共识声明:2 型糖尿病综合管理方案》提出了以并发症为中心的分层管理方法:
👉 第一步:计算BMI
👉 第二步:评估并发症,并确定患者分层
👉 第三步:根据患者分层给出对应的管理策略,包括营养、体力活动、睡眠、咨询、药物治疗和代谢手术等干预策略。
✅ BMI超过25.0~27.0 kg/m2(东亚人群≥23.5 kg/m2)且合并≥1个轻度/中度基于肥胖的慢性病(ABCD)并发症(包括糖尿病前期、血脂异常、高血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ASCVD)时,即可考虑使用减重药物;
✅ BMI>27.0 kg/m2且合并≥1个严重ABCD并发症者,推荐联用减重药物,可考虑采用代谢手术;
✅ BMI>35.0 kg/m2且合并≥1 个严重ABCD并发症者,考虑采用代谢手术。
图1 T2DM患者的体重管理诊疗路径图
具有体重获益的降糖药物有哪些?
生活方式干预是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体重管理的基础,应贯穿体重管理全程。
考虑到生活方式干预对体重的影响有限,因此,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需要重视具有体重获益降糖药物的使用,并注意使用窗口需前移。具有减重效果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对体重的影响见下表。
根据ADA糖尿病诊疗标准推荐,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选择降糖药物时,优先考虑对体重有益的药物,并推荐优先选择具有较强减重作用的GLP‑1RA或GIP/GLP‑1RA。
哪些人群可使用GLP‑1RA类药物减重?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结合生活方式干预减重专家共识(2024版)》推荐:
⭕ 患者仅为超重时,可首选单纯生活方式干预减重;
⭕ 肥胖(BMI≥28 kg/m2)或超重(24 kg/m2≤BMI<28 kg/m2)且经评估合并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使用GLP‑1RA类药物减重。
目前,中国上市且已获批用于肥胖适应证的GLP‑1RA类药物有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具体用法用量见下表。
需要注意的是,国内尚缺乏儿童和青少年肥胖患者GLP‑1RA类药物使用的相关临床证据,但鉴于国外已有的药物适应证和临床证据,建议在专业医师的严格监控和监护人知情同意下审慎使用,用药过程中加强随诊,定期评估相关代谢指标变化。
使用GLP‑1RA,饮食和运动方案如何调整?
饮食方案调整
推荐在营养(医)师指导下,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基础上,合理、均衡分配各种营养素。具体包括:
- 膳食中脂肪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20%
30%,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0%; - GLP‑1RA类药物使用期间由于食欲受到抑制,存在极低热量摄入情况,从而导致瘦体重流失,可按照每日1.0~1.5 g/kg体重补充蛋白质,建议选用优质蛋白或营养代餐;对于有显性蛋白尿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患者,蛋白质摄入应控制在每日0.8 g/kg体重;
- 注意液体补充,不少于30 ml/kg体重,以避免体液耗竭;
- 食盐每日5 g以内,合并高血压者可进一步减少摄入量,同时限制摄入高盐食物(如酱油、盐浸等)加工食品等;
- 减重者容易出现维生素D、B族维生素、维生素C、铁等营养元素缺乏,应定期监测,适量补充。
运动处方调整
- 循序渐进:使用GLP‑1RA类药物时,运动需要循序渐进,推荐达到每周进行≥5 d、每日≥30 min 的中等强度心肺运动训练 ,总计≥150 min/周或每周≥3 d、每日≥20 min的高强度心肺运动训练(≥75 min/周)。
- 注意增肌:每周2
3 d(非连续)针对大肌群,选择中等到高强度的抗阻训练,每次 1220 min,抗阻训练以复合动作(卧推、硬拉、深蹲)为主,有助于增加骨骼肌含量, 强化减重效果。 - 制定运动计划需要考虑安全心率:安全心率的计算通常基于最大心率(220减去年龄)估算,建议运动时的心率不要超过最大心率的80%。如果运动时心率超过这个范围,并伴有不适症状(如胸闷、头晕等),应暂停运动并休息,必要时寻求医疗帮助。推荐使用智能可穿戴设备来记录运动,可协助控制运动时心率在安全心率范围内。利用可穿戴设备监测静息代谢,便于对整个运动过程数据进行量化以提升运动依从性。
参考资料:
《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结合生活方式干预减重专家共识(202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