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演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演进

引用
新华网
1.
http://lw.xinhuanet.com/20250224/19822b0681e841d6be9d9e75edb46975/c.html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从史前时期的多元文化到秦汉时期的统一帝国,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展现了独特的"多元一体"特征。本文将通过考古学的视角,探讨这一特征的形成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参观者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展厅内观看展出的黄金面具(2024 年 12 月 18 日摄) 才扬摄 / 本刊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2004年启动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通过多学科联合攻关,揭示了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脉络。研究表明,中华文明是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中独自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从10000年前的文化奠基,到5000多年前进入文明阶段的完整历程。

"多元一体"的学术探索

苏秉琦的"区系类型"模式

1981年,考古学家苏秉琦提出了"区系类型"模式,将中国史前文化分为六大区系。这一模式强调文化的多元地域特性,同时指出各区域中的核心部分在一体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张光直的"中国相互作用圈"

张光直提出了"中国相互作用圈"的概念,指出公元前4000年,各新石器文化通过网络式的交叉互动形成一个文化圈,这个文化圈的范围与历史时期中国的核心范围一致。

严文明的"重瓣花朵"理论

1987年,严文明提出"中国史前文化是多元的",并指出这些多元文化在相互作用中形成统一性。他将这种格局比喻为"重瓣花朵",其中中原地区不仅是地理上的中心,也是文化发展的引领者。

费孝通的"多元一体格局"

1989年,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了著名的"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他认为,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了从分散到聚合的过程,其中黄河中游的华夏文明起到了核心作用。

考古学的实证

近年来,考古学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多元一体"的文明特征。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辽河流域的考古发现表明,各区域文明在竞争与借鉴中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基因,这些基因绵延至今,成为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标识。

结语

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成果,更是理解中华文明独特价值体系的关键。通过考古学的实证研究,我们得以更清晰地认识这一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感受其博大精深的历史内涵。

本文原文来自新华网,作者王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研究员,徐峰为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