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药食同源】消食化积,降气化痰之“莱菔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药食同源】消食化积,降气化痰之“莱菔子”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whszyy.cn/article/Tender7108/16611

莱菔子,又名萝卜子,是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平味辛甘,归肺脾胃经。具有消食化积、降气化痰之效,可用于治疗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等症。本文将详细介绍莱菔子的功效、食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莱菔子性平,味辛、甘,归肺、脾、胃经。能消食化积,降气化痰。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生莱菔子化痰定喘止咳之力较强;炒莱菔子健胃消食化积的效果更好。习有“生升熟降”之说。

《本草纲目》记载:莱菔子“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

《日华子本草》记载:莱菔子“水研服吐风痰,醋研消肿毒。”

《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莱菔子“无论或生或炒,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此乃化气之品,非破气之品。”

《本草正》记载:莱菔子“胃有气食停滞致成鼓胀者,非此不除。”

《本草便读》记载:莱菔子“凡一切喘嗽因痰者,皆可用之。”

《药性切用》记载:莱菔子“服参作胀,非此不消。”

冬季气温下降,天气变化较大,对免疫力低的人群是个挑战,许多儿童出现脾胃消化不良、久咳不止、有痰咳不出的情况,冬季呵护儿童的肺和脾胃,可以用莱菔子煮茶、煮粥或者炖汤喝。消食化积,降气化痰双管齐下,疏通中焦郁堵。

新三星汤(幼儿消食茶)


1.炒莱菔子10g、炒麦芽10g、干山楂3g。煎水服用。少许冰糖调味(1岁以上用量)。

2.3岁以上的幼儿,1碗半水煎至大半碗,配合素食服用。

3.1-3岁的幼儿,1碗半水煎成小半碗,暂停辅食。

4.幼儿脾胃消化不良,新三星汤配合素食,3天即可。

5.幼儿日常保健,新三星汤配合素食,1周1次即可。

功效:健胃消食,导滞通便。新三星汤全方平和,适用于各年龄段的孩子,适合各类饮食积滞,尤积食伴有大便干,便秘的幼儿。

注意:气虚严重、无饮食积滞的幼儿不适宜。

莱菔子粥

1.炒莱菔子7g、大米50g。

2.炒莱菔子研磨成细粉备用,大米熬粥,粥快熟时,加入炒莱菔子粉搅拌,待粥煮熟后,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消食、降气通便,适合幼儿积食、腹胀时食用。1-3岁的幼儿,莱菔子粉的量减半。

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韩氏医通》记载:“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太过。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三片。”

1.炒莱菔子6g、炒紫苏子6g、炒白芥子3g,碾碎。

2.砂锅一只,倒入药材,加水没过药材约两横指,浸泡30分钟左右。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15分钟,滤取药汁。

3.代茶饮用,若便秘者,加熟蜜少许;若冬日寒,加生姜3片。

功效:温肺化痰,降气消食。适用于以痰壅食滞,肺气不降为主的寒痰喘咳兼食积便秘之证。症见咳嗽气喘,痰多色白,食少难消,食积便秘,舌苔白腻,脉滑。

注意:三子养亲汤破气,若气虚乏力、久病脾虚者,不宜单独使用,应在中医指导下配合补气健脾的食材使用。

古籍记载莱菔子的食用方法

治痢疾有积,后重不通:

莱菔子五钱,白芍药三钱,大黄一钱,木香五分。水煎服。——《方脉正宗》

治风头痛及偏头痛:

莱菔子半两,生姜汁半合。研细,绞取汁,入麝香少许,滴鼻中嗅入。偏头痛随左右用之。——《普济方》

治牙疼:

莱菔子二七粒,去赤皮,细研。以人乳和,左边牙痛,即于右鼻中点少许,如右边牙疼,即于左鼻中点。——《圣惠方》

治跌打损伤,瘀血胀痛:

莱菔子二两,生研烂,热酒调敷。——《方脉正宗》

治气胀气臌:

莱菔子,研,以水滤汁,浸缩砂一两,一夜,炒干,又浸又炒,凡七次,为末。每米饮服一钱。——《朱氏集验医方》

莱菔子的注意事项:

1.莱菔子辛散耗气,故气虚、无食积、无痰滞者慎用。

2.不宜与人参同用。但是如服人参、党参过量,出现胸满、腹胀、胃口欠佳等症时,可用莱菔子来解其药性。

3.莱菔子不宜久服,疾病好转后及时停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