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杨柳驱邪涤祟:从民间风俗到宗教象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杨柳驱邪涤祟:从民间风俗到宗教象征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tkww.hk/epaper/view/newsDetail/1891187485866856448.html

杨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特别是在道教和佛教中,被视为驱邪救苦的圣物。从民间风俗到宗教仪式,从文学作品到艺术造型,杨柳的身影无处不在。本文将为您揭示杨柳背后的文化内涵。


自唐宋以后,"杨柳观音"造型愈益普及。 网上图片

杨柳的民间象征

杨柳是中国常见的树种之一,生命力极其顽强。正如《增广贤文》所云:"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种随地而生的特性,使得古人视杨柳为生命的象征,认为其具有驱鬼辟邪之效。在清明、鬼节期间插戴柳枝的风俗,便是这一观念的体现。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正月旦,取柳枝着户上,百鬼不入家。"

道教中的杨柳

在道教中,神祇或道士以杨枝打鬼驱邪的记载比比皆是。《太一救苦护身妙经》描述了太一救苦天尊的无量神通:"东方长乐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如恒沙数,物随声应。"关于太乙救苦天尊的造型,经文描述其"足躡莲花,圆光照耀,手执柳枝净水,九头狮子左右从随,乘空而去"。此外,供奉太乙救苦天尊时,需要"常于净室中,焚香礼拜,柳枝净水,时花药苗,如法供养",一再强调柳枝净水的重要性。

佛教中的杨柳

在佛教中,杨枝净瓶也是古代印度民众的日常用物。印度的杨枝主要用于咀嚼洁齿,净瓶则用于漱口或净手洗脸。唐代阿地瞿多译《佛说陀罗尼集经》卷三《般若波罗蜜多大心经》记载:"每日旦起,洗手面已,嚼杨柳枝,更漱口訖,入佛堂中作供养法。"唐代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食罷去穢》对此亦有详细解说。

杨柳观音的普及

据后秦鸠摩罗什译的《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记载,观世音菩萨应音声及机缘,向人示现三十三体,摄化无边众生,世称"三十三观音"。大约到了隋世,开始有手持杨枝净瓶的观音造型出现,但为数不多。唐宋以后,"杨柳观音"造型愈益普及,如日本密教典籍《觉禅鈔》卷三十九图像一二八载:"观世音左手把杨枝,右手持澡瓶。……私云:杨柳观音歟!"在日本江户时代土佐秀信编绘的《佛像图彙》中,"杨柳观音"更是"三十三观音"中的首位。

杨柳的药用价值

除洁齿外,杨枝亦有良好的治病功效。李时珍《本草纲目》曰:"柳枝祛风、消肿、止痛,其嫩枝削为牙杖,涤齿甚妙。"《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一亦谓"嚼杨枝具十德"。《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更云:"若欲得消除身上众病者,当修杨柳枝药法。"因此,"杨柳观音"又称为"药王观音",而其手上的杨枝净水,亦由一般治病延伸为辟邪治鬼。

太一救苦天尊与杨柳观音的比较

综上所述,"太一救苦天尊"与"杨柳观音菩萨",均以杨柳、净水为法器,同样以无量化身接应不同音声,救济无边众生,彼此形象相若。为为何如此?到底是谁借鉴谁?学者对此颇有争论。或者,"太一救苦天尊"就是道教的菩萨,"杨柳观音菩萨"就是佛教的天尊,既然各有不同应化,何必拘泥名相概念?《老子》曰:"名可名,非常名。"可堪玩味。

在《西游记》中,观世音菩萨多次以不同形象出现,但大多作杨柳观音貌。如在第二十五及二十六回中,剧情描写孙悟空大闹万寿山五庄观,打倒人参宝树,观主镇元大仙拘住三藏,命悟空治活人参树。悟空遍寻治树药方不得,请来观音,"菩萨将杨柳枝蘸出瓶中甘露,把行者手心里画了一道起死回生的符子,教他放在树根之下,但看水出为度",终于解决难题。

又如第八十九及九十回中,太乙救苦天尊坐骑九灵元圣私下凡间,收下六狮为徒孙,与唐三藏等人发生冲突,又以柳棍捶打孙悟空。悟空逃走,得土地公指点,往东极妙岩宫向太乙救苦天尊求救,事情始得解决。

虽然情节不同,但解救孙行者,助三藏法师取西经弘法,菩萨与天尊,善德无别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