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下脘穴:位置、取穴方法、功效主治及日常保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下脘穴:位置、取穴方法、功效主治及日常保健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xiaohe.cn/medical/disease/70000000003159

下脘穴是中医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位于上腹部,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上。它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胃肠疾病,具有健脾和胃、降逆止呕的功效。本文将详细介绍下脘穴的精准取穴方法、简便取穴方法、局部解剖结构、治疗操作以及日常保健方法,并引用多部权威中医著作,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重要穴位。

取穴和操作

精准取穴

在上腹部,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上。

简便取穴

取穴时,先找到肚脐中央与剑胸结合部(剑突与胸骨的结合部),将二者的连线分成2等份,再将下1/2分成2等份,取其中点,为下脘穴。

小贴士

本穴的精准取穴使用了骨度分寸的方法,其中,肚脐中央到剑胸结合部(剑突与胸骨的结合部)为8直寸。

剑胸结合部:指剑突与胸骨的结合部。如不明显,可沿两侧肋弓向上推,推至挡手处即是,吸气时可呈凹陷。注意勿与剑突混淆。

简便取穴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取穴方法,根据长期临床经验总结而来,操作简便,便于记忆。

一般情况下,简便取穴的方法只适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养生防病时运用。

如果使用穴位进行疾病的治疗,则需要使用精准取穴。

局部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浅层主要布有第9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

深层有第9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治疗操作

直刺0.8~1.2寸。

可灸。

功效主治

功效

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主治

局部病症:腹坚硬胀,痞块连脐上。

肠胃病症:食谷不化,呕逆,泄泻,胃炎,胃溃疡,胃痉挛,胃扩张,肠炎。

其他病症:虚肿,日渐消瘦。

日常保健

下脘穴是任脉上的穴位,位置在上腹部,是临床上治疗胃肠疾病常用的穴位之一。在下脘穴进行保健操作,可以改善消化不良、腹胀、呕吐等病症。

按摩

用手掌按摩下脘穴50~100次,可以辅助治疗消化不良、呕吐、腹痛等。

艾灸

用艾条温和灸下脘穴3~5分钟,灸至局部皮肤轻微泛红,可以辅助治疗腹胀、呕吐、胃痛等。

常用配伍

配陷谷,治肠鸣、食谷不化。

配中脘,治腹坚硬胀、痞块。

配中脘、内关、足三里,治胃炎、消化不良。

配梁门,治消化道溃疡。

配关元,治大便带血。

延展阅读

穴位信息

国际标号:CV10

属性:任脉、足太阴经交会穴

穴名释义

脘,胃腑的意思。本穴的位置在肚脐上方2寸,向腹内对应的部位相当于胃的下部,所以命名为下脘穴。

古籍摘要

皇甫谧·西晋《针灸甲乙经·卷三》:足太阴、任脉之会。

皇甫谧·西晋《针灸甲乙经·卷九》:食饮不化,入腹还出,下脘主之。

王焘·唐《外台秘要》:主食饮不化,入腹还出,六腑之谷气不转。……引孕妇不可灸。

王惟一·北宋《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腹痛,六腑之气寒,谷气不转,不嗜食,小便赤,腹坚硬,痞(pǐ)块,脐上厥气动,日渐羸(léi)瘦。

杨继洲·明《针灸大成·灵光赋》:中脘、下脘治腹坚。

杨继洲·明《针灸大成·胜玉歌》:胃冷下脘却为良。

高武·明《针灸聚英·百症赋》:腹内肠鸣,下脘、陷谷能平。

杨继洲·明《针灸大成·卷八》:主脐下厥气动,腹坚硬,胃胀,羸瘦,腹痛,六腑气寒,谷不转化,不嗜食,小便赤,痞块连脐上厥气动,日渐瘦,脉厥动,反胃。

高武·明《针灸聚英》:穴当胃下口,小肠上口,水谷于是入焉。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 世界卫生组织标准针灸经穴定位(西太平洋地区)[M]. 岗卫娟,李素云,黄幼民,等译.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腧穴名称与定位(GB/T 12346-2006)[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3]

梁繁荣,王华. 针灸学[M]. 4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4]

孙国杰. 针灸学[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5]

解秸萍,程凯.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取穴特色技法详解[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6]

王静. 超简单快速取穴[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7]

刘乃刚. 超简单取穴不出错[M]. 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8]

刘乃刚. 精准取穴不出错[M]. 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9]

查炜. 人体经络穴位一日一学[M]. 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10]

赵萌. 头部足部穴道按摩方法[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小荷医典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