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疯越爱,流行文化怎么开始了反派崇拜?
越疯越爱,流行文化怎么开始了反派崇拜?
纵观近年来人气居高的"反派角色",无论是《甄嬛传》中的安陵容和华妃,还是《狂飙》中深受观众喜爱的黑社会头子高启强,又或是近期《墨雨云间》里令人上头的癫狂疯感长公主婉宁……
这些"反派角色"不仅没有让观众极致地恨,反而总是在结局时令观众产生共情,甚至产生认可、喜爱的情感。
我们为什么会对这些所谓的反派角色产生喜爱之情?这种在影视作品中兴起的对反派产生共情和认可的潮流文化现象,是否可以称作"反派崇拜"?我们又是否应该警惕这种崇拜的出现呢?
"反派崇拜"真的存在吗?在正确主流价值观引导的社会大环境下,大多数人谁会崇拜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呢?
人的身份是多重的,影视剧中的角色往往也有多重身份视角的描绘。反派之所以会被人崇拜,是因为他本身是多面性的,不只有做坏事这一面。
《狂飙》中的高启强主要身份是黑社会头子,但他也是那个曾受人欺辱、如今扬眉吐气的小鱼贩,他是爱妻子的好丈夫,是好兄弟,是冒险者。
市场把高启强这样的一个人物丢在公众面前,他身上的"无恶不作"会让观众本能地拒绝他,但仍然会认同他身上的"冒险"二字,这种敢于争取、创造命运的冒险精神,是被观众认可和崇拜的。
人心自有一种净化能力,我们喜欢正派和符合道德良知的东西,其实是一种本能,我们只是厌恶假道德、伪良知而已。
再有《如懿传》中被称作"奇迹婉婉"的卫嬿婉、《甄嬛传》中的安陵容,人们喜欢的是她们的不择手段和忘恩负义吗?当然不是。
观众对她们首先是同情——她们都是命运的可怜人;继而是共情——她们都是如我们普罗大众这般没有守护神的小人物,编剧、导演不会偏爱他们,就像命运不会偏爱我们一样;最后其实是欣赏——她们都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奋斗者,是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但依旧坚韧不拔的小草。
所以,"反派崇拜"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反派"一词是抽象的。我们无法脱离《狂飙》这个故事来讲高启强,也无法脱离《甄嬛传》来讲安陵容,"反派"只是这些角色身份的一个切片而已。
人们喜欢这些所谓的"反派"角色,恰恰是因为人们同情可怜人,欣赏敢于突破自我的冒险者,憎恨那些压迫与不公道而渴望自由和美好的人类关系。
如果说这就是"反派崇拜",希望这种崇拜越多越好,越深越好。
大家之所以崇拜和认同反派,其实还存在着一种"认同的去中心化"。高启强、安陵容、卫嬿婉这样的角色,在此前主流的影视作品中,他们首先是配角,然后才是反派。他们都有着可怜的身世,都是边缘的角色,为什么大家会被他们吸引呢?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影视剧中的反派与正派相比,戏份是差着数量级的。编剧和导演的聚光灯都打在主角身上,所以我们只好把自己有限的关注、把人民的聚光灯打到像普罗大众平凡人这样的配角身上,与其说是"反派崇拜",不如说是"自己角色自己爱"。所以"反派崇拜",其实也是一种"配角认同"。
大多数国产电视剧的主角在被塑造时,往往会带有编剧和导演的过度关爱,他们遇到的困难都会因为自身的光环而消解。而配角因为不被关注、没人管,只能靠自己生存,所以才更显得鲜活和真实。
比如《如懿传》中的卫嬿婉,这个角色没有被赋予光环的照顾,所以她只能在不断跟主角对抗、给主角制造麻烦的过程中让自己成长起来,这样的成长逻辑是真实而接地气的。
这其实和生活中大多数的平凡人非常相似,没有天生主角命,没有守护神,遇到问题只能靠自己去解决、去成长,所以大家才更能共情到卫嬿婉。反观主角如懿,大家就会觉得不真实而没有共情。
因此我们发现,当国产剧要求主角要当传奇,因此配角更接近真实;主角的曲折必须好看,所以配角的曲折反而真实;因为主角失真了,所以配角更逼真了。观众对配角的认同在同情之前,更直接的是来自于他们的"真"。
配角的故事我们经历过、配角的喜怒哀乐我们也感受过,这就是真。而当我们认真的时候就会动感情,便产生了对角色的喜欢。
所谓反派或配角的呈现,其实是大多数凡人生活中那些"不体面"的戏剧化表达。每个人的真实生活中都有大大小小的窘迫、无数的小九九、无数的不如意、无数的尴尬被聚光灯打到的时刻,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不体面。
譬如面对外卖优惠券过期的懊恼、大街上找厕所的窘迫、对旁人小小的嫉妒、对上级的谄媚等等……
这就是为什么尽管我们怀着正派之心,但反派或配角的种种生活、种种心思比正派更接近我们的日常。他们更像大多数凡人,是无依无靠、自生自灭的普通人。
与如懿和甄嬛相比,卫嬿婉、安陵容就是这样的凡人,与安欣相比,高启强也是这样的凡人。他们不过是从凡人中成长起来的凡人之王,而不是"仙人"。
所以人们对高启强的喜爱,对卫嬿婉、安陵容的认可,这种所谓的反派崇拜,其实是人们在被当下"仙人剧"淹没的流行文化环境中,对"凡人剧"的渴望。
都说国产剧流行文化苦仙人剧久矣,而这里的"仙人剧"并不仅仅指的是仙侠古偶,也有不少现代题材。我们常常能在这些"仙人剧"中看到开豪车、住样板房的医生、律师,住别墅的大学教授,似乎把每个医生都当成了医院院长,把每个律师都当成了大律所合伙人,他们的压力也往往是一个公司需要融资,面临成千万上亿的经济压力,似乎没有见过辛酸忙碌的小医生、小不点律师和在单位里是透明人的大学老师。
而这种"仙人剧"不断发展,便诞生了所谓的"霸总剧",霸总在故事中制霸全场,由他决定故事进展和配角生死。
霸总剧带给人们的快乐一部分是对制霸的爽,但另一部分其实是对离谱的笑。而所谓的"反派崇拜"其实也是这种对离谱的笑的更进一步,也就是对仙人剧越飞越高、越离地、越离谱的"反者道之动"。
所谓的"反派崇拜"并不是真正崇拜反派,而是一种对"仙人剧"泛滥的消极抗议,是对创作真诚的无声的渴望,是一种追求真、反对假的文化行动。而不假思索地将它命名为"反派崇拜",反而可能有点反派。
我们希望看到更多更接近凡人的,更能让观众共情、窥见生活细节与人性的角色与作品,因为"真",永远是感动观众的终极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