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成语“苟延残喘”源自何人?其中有什么历史典故呢?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成语“苟延残喘”源自何人?其中有什么历史典故呢?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guoxuemeng.com/chengyu/495417.html

**"苟延残喘"这个成语出自宋代陈亮的《与范东叔龙图》,原句为:"亮自七八月之交,一病垂死,今幸苟存延喘,百念皆已灰灭。"字面意思是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其中"残喘"指的是临死前仅存的喘息。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勉强维持生存或维持残局,多含贬义。它既可以用于描述个人的困境,也可以用于形容面临解体或崩溃的政权、军队以及其他集团,一般作谓语或定语使用。

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生动的历史故事。春秋后期,晋国大夫赵简子在中山狩猎时射中了一只狼,狼带着箭拼命逃跑,赵简子驱车追赶。这时,一位名叫东郭先生的人正在赶路,他赶着一头驴,驴上驮着一袋书。狼见到东郭先生后,哀求他救助自己,并以古代毛宝放龟和隋侯救蛇的故事为例,希望东郭先生能让自己躲在书袋里苟延残喘。东郭先生在狼的苦苦哀求下,最终答应了狼的请求。

赵简子追来后询问狼的下落,东郭先生谎称不知。待赵简子离开后,狼却露出本性,要求东郭先生帮自己找食物。狼甚至威胁东郭先生:"你既然已经救了我,就应该帮我到底,否则我就会吃掉你。"就在这时,一位农夫路过,听明原委后,将狼骗回书袋中,一锄头将其打死。

这个故事生动地展现了"苟延残喘"的含义,同时也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些忘恩负义之徒终将自食其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