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跳出思维定势,多角度看待事情?
如何帮助孩子跳出思维定势,多角度看待事情?
如何帮助孩子跳出思维定势,多角度看待事情?这是一个许多家长都关心的话题。一位母亲分享了她与5岁半儿子的互动经验,通过聊天、阅读绘本和观看动画电影等方式,引导孩子思考和理解世界。
孩子的困惑与家长的引导
这位母亲发现,儿子总是有很多问题,有时候甚至把大人问住。例如:
- 为什么大人总是要求小孩做不喜欢的事?
- 为什么小孩必须上学?
- 足球比赛输掉了,好伤心!再也不想踢足球了!
- 跳绳总是学不会,我是笨孩子!
- 东东偷偷拿了我的玩具,东东是坏孩子吗?
- 人都会死吗?我不想死!也不想爸爸妈妈死!
- 为什么小区的大人都笑话我男孩子穿粉色外套?
- 我今天跟丁丁打招呼,他没理我,他是不喜欢跟我玩吗?
面对孩子的这些困惑,这位母亲和丈夫会想办法引导他,让他跳出思维定式,多角度看待事情。他们经常在吃饭时、洗澡时、睡觉前,认真倾听儿子,解答他心中的困惑。比如告诉他“即使输了比赛,不等于就不能享受其中的乐趣,玩得开心就是赢!”
绘本的力量
这位母亲还特别强调了绘本在引导孩子思考方面的作用。她家有1000多册绘本,可以随时翻阅。当儿子碰到小问题时,她会和他说“我们是不是在哪本绘本里看到过类似的问题,我们一起去找一找。”
她特别推荐了一套儿童哲学绘本《这样思考这样成长》,这套书共5册,包括《长大的烦恼》《戴上恶的面具》《寻找真正的爱》《爷爷去世了》《心灵的创可贴》。作者是吉竹伸介、谷川俊太郎等名家,画风可爱、幽默,书中的文字透着感性的东方智慧。读完后能打开孩子们的思路,帮助孩子建立起多维度的思考方式。
《长大的烦恼》
这一册很好地回答了孩子经常提出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大人总是要求小孩做不喜欢的事?”“为什么小孩必须上学?”等等。书中指出,大人不是在唠叨,他们是在担心。大人曾经都是孩子,他们就自以为很了解孩子的心理,想以自己的经验来引导孩子。
书中还提到,学习是为了长大以后有更多的选择。如果不做讨厌的事情,就不知道什么是喜欢的事情了。可以练习把不快乐的事情变成快乐的事情。学习就像打游戏一样,让人着迷,学的越多,不懂的东西就会越多。解开一个谜团,又会出现新的谜团。只有在运用到学到的知识时,才会觉得学习这件事有意思。
《戴上恶的面具》
这一册通过一只叫玉男的小猫的故事,教会孩子世上没有百分之百的好人或坏人,也没有绝对的好事或坏事。作为大人,我们要做的是教会孩子拥有思考和判断能力,懂得反思。
《寻找真正的爱》
这一册启发孩子思考爱是什么?爱,看不见,摸不着,好像很难找到,但我们又能感受到它的存在。爱的反面是什么呢?不能和对方坦诚相待,不愿倾听对方的话,把对方当作透明人……
《爷爷去世了》
这一册教会孩子正视死亡。即使肉体死去,但我们的能量继续存在的话,死亡似乎也就不那么恐怖了。书中解释的角度是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身体是物质,而灵魂是能量。”
《心灵的创可贴》
这一册是有关心灵创伤的哲思绘本。心灵的创伤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但如果心灵产生了创伤,将是件可怕的事情。所以不要给他人造成心灵伤害,也要学会成为敷在朋友们心灵伤口上的创可贴。
五册小小的绘本,通过有趣的插画和智慧的语言,教会孩子跳出思维定式,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孩子通过了解自己和成人思维上的差异,能更好地成长;通过了解恶是什么,学会反思;通过了解爱是什么,学会付出;通过了解死亡是什么,理解永恒;通过了解心灵是什么,学会疗愈伤痛。在不断思考中成长为情绪稳定的、思维开阔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