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系列| 膈肌活动度评估知多少
秒“懂”系列| 膈肌活动度评估知多少
膈肌是人体最重要的呼吸肌,负责肺总吸气量的80%。在临床麻醉工作中,常用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前路肩胛上神经阻滞、颈浅丛神经阻滞等操作,都有可能因膈神经被阻滞而导致同侧膈肌活动度下降,进而影响呼吸功能。因此,掌握床旁超声对膈肌活动度的快速评估方法,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膈肌在呼吸运动中的作用
正常胸腔内为负压,随着吸气动作启动,膈肌下降,胸腔内负压增大,外界空气进入肺内;呼气时,由于呼吸肌的主动收缩(主要是膈肌),胸腔内由负压变成正压,气体呼出。当膈肌麻痹时,用力呼吸时膈肌会随胸腔内正负压力转换而产生明显的矛盾运动(吸气上升呼气下降),同时平静呼吸时膈肌顶部上抬,进一步影响肺功能。患者的体位也影响膈肌的位置和活动,相同潮气量下平卧位时膈肌移动度最大。有研究证实,超声于患者平卧位评估膈肌功能时具有可重复性高、左右两侧及整体差异等优势。
呼吸与正常膈肌运动
膈肌上抬与矛盾运动
膈肌活动度评估方法
M型超声法
- 体位及超声探头摆放:选取频率为 3.5~5.0 MHz 的超声探头置于腋前线和锁骨中线间低位肋骨下缘,稍微向上向深部倾斜,标志点指向外下方,同时向内侧、头侧、背侧移动使膈肌后1/3显像。M型超声能提供膈肌的运动模式,可量化膈肌的正常和异常运动,容易发现膈肌的矛盾运动。
- 借助肝脏,能获取很好的成像,在肝脏的顶部,即为超声图像的深面,能捕获到我们的膈肌超声图像,为一条连续的高亮的弧线。
- 在M型模式下,可见膈肌活动成一条上下波动的正弦线,测量该弦线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距离,即为右侧的膈肌活动度。左侧同理(tips:左侧需要借助脾脏,由于脾脏较肝脏小得多,且位置被肋骨遮挡,更加需要耐心测量)。
正常膈肌活动度
异常膈肌活动度
- 与麻醉前比较,膈肌移动度降低≤25%为膈肌功能正常,25%<膈肌移力度降低<75%为膈肌部分麻痹,膈肌移动度降低75%、膈肌无运动或矛盾运动为膈肌完全麻痹。
成人膈肌活动度正常值(单位: cm)
B型超声法 ( ABCDE 法 )
- 体位及超声探头摆放:将 10~15MHz 线阵探头放置于乳头下腋前线( Anterior axillary line )8、9肋间水平,观察到两肋骨之间可辨识的标志(胸膜线-膈肌-腹膜线),呼吸( Breathing )时膈肌上方的胸膜运动,将超声探头沿腋前线向尾端( Caudal )下移至能看到膈肌( Diaphragm )增厚,并依此进行评估( Evolution )。
- 计算膈肌厚度比率 [(吸气时膈肌厚度-呼气时膈肌厚度)/吸气时膈肌厚度×100%] ,可以反映膈肌做功。
吸气时膈肌厚度
呼气时膈肌厚度
- 有研究报道,呼气末膈肌厚度<0.2cm为膈肌萎缩,膈肌厚度变化小于20%为膈肌瘫痪。
成人膈肌厚度变化率( 单位: cm)
- 由于超声提供的是膈肌的二维图像,膈肌在超声图像上显示为两条高回声线(腹膜和壁层胸膜)之间的低回声膈肌,位于肋间肌深层,测量两条高回声线之间的距离即为膈肌厚度,通常测量 3张不同图像 的膈肌厚度 取平均值 。
实战应用
患者78岁女性,156cm,74kg。因“车祸伤至右侧锁骨中段骨折2天”入院,拟行右侧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既往30年吸烟史,COPD病史。入院时动脉血气分析提示:PO2 68 mmhg,PCO2 50 mmhg,SPO2 93%。
该患者肺部情况欠佳,如果使用经典的神经阻滞下完成手术,有因膈神经被阻滞发生膈肌活动度下降造成呼吸困难的风险。 如果在全麻下完成手术,术后有发生拔管困难风险。 该病例,我们使用不影响膈肌活动度的CFPB+SCNB的阻滞方案【往期作品:】,术前膈肌活动度(深呼吸状态下)为4.34cm,阻滞实施30min后测量值为4.30cm ,提示膈肌功能正常。
阻滞前膈肌活动度
阻滞20min膈肌活动度
总结
床旁超声检查膈肌活动度是一项简单便利、准确可靠的技术。只需要掌握超声手法,非常容易获知其图像及进行功能评估。
测量膈肌活动度,可以有效地评估肺脏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有文献报道,一侧膈神经被阻滞,同侧膈肌活动度下降明显,大约给患者肺活量带来大约30%的降幅。
超声下评估膈肌功能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B型超声模式下测量膈肌的厚度测量膈肌厚度变异率,二是M型超声模式下测量膈肌活动度。
不同部位膈肌运动幅度不同,检查时应先用B型超声模式选择运动幅度最大的膈肌,再转用M型超声模式测量,M型超声测量移动度时应保持探头位置不变。
ABCDE法测量膈肌移动度方面只能主观对比双侧变化,没有将膈肌移动度量化,该方法仅限于有自主呼吸的患者。
床旁超声测量膈肌活动度是一种快速、高效、无创的评估方法,在临床上有很多应用的场景:胸科手术麻醉前后对比、气管插管脱机前的评估、进行有可能影响到肺活量的操作前后的评估、疼痛信号指示等等。当然测量过程也须患者的充分配合,才能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临床决定,希望大家可以积极利用床旁超声给我们的患者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王俊, 刘大为. 机械通气治疗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2] 李春盛. 重症医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3] 郭曲练, 等. 临床麻醉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4] 王锷, 等. 麻醉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5] 姚尚龙, 等. 现代麻醉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6] 赵晶, 等. 麻醉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
[7] 周丙贤, 等. 临床麻醉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1.
[8] 郑宏庭, 等. 麻醉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3.
[9] 张志愿, 等. 口腔颌面外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