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慢跑:都市人最爱的“原地龟速跑”
超慢跑:都市人最爱的“原地龟速跑”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一种门槛超低、没有时间空间限制、温和不累又快乐的运动方式正在悄然流行——这就是超慢跑。它不仅适合跑步小白,也受到马拉松精英跑者的青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独特的运动方式究竟有何魅力。
近年来,超慢跑在都市人群中逐渐流行,以其温和、不累、快乐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粉丝。这项运动在马拉松精英跑者的圈子里比大众平台更早流行,被用作交叉训练以突破瓶颈、提升成绩。对于跑步小白来说,超慢跑也颇具吸引力。春见跑步俱乐部创始人石春健从2020年开始在社交媒体上讲解超慢跑知识,两年多来,线上线下的收费学员累计已超过2000人。在小红书,超慢跑的标签已有6000万次浏览,抖音的#超慢跑话题吸引了超过2万人参与,播放量达6.8亿次。最近一次破圈则源自陈嘉桦Ella的推荐,她表示其父亲坚持三个月后,血糖、血压、胆固醇都有所降低,腹部脂肪也减少了。
科学运动,轻松快乐
超慢跑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最初目的是帮助受伤运动员恢复和提升运动量。近20年来,其最大推手是福冈大学运动科学教授田中宏晓。他将超慢跑定义为“速度甚至可以慢到被快步走的上班族超越”,通常速度稳定在每公里10到15分钟。这种运动方式看起来像闹着玩,但实际上是一项科学运动。
图源田中宏晓超慢跑官方网站
目前,超慢跑主要有两种形式:户外超慢跑和原地超慢跑。户外超慢跑强调心情愉快、轻松不喘的龟速前进;原地超慢跑则更受中文世界欢迎,其特点是保持180步/分钟的步频,小步伐+高步频,看起来像是速度更快的原地踏步。运动时长没有限制,遵循“不酸、不痛、不硬、不喘”的原则。动作标准包括:想象自己是木偶被线拉着,挺直身体但不要施力;利用手肘的力量将手臂往后摆动;稍微抬起下巴,直视前方;骨盆上方略微往前挺,尽量抬腿。
图源B站超慢跑BGM视频封面
真正制造快乐的运动
超慢跑对身体有多种积极作用,包括减脂、提高基础代谢率、增强心肺功能、提升免疫力、改善血糖控制、减少腹部脂肪、改善血管功能等。虽然超慢跑的燃脂效果在热量缺口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但其温和与慢的独特之处,使其成为一种对关节友好的运动方式,不易受伤。更重要的是,超慢跑能带来身心愉悦,帮助人们重新建立对身体的感知,实现运动的长久坚持。
研究表明,慢速跑步会更多地分泌内源性大麻素,让人更长时间、更没有副作用地感受到快乐。许多网友反馈,超慢跑让他们找回了运动的乐趣,驱散了心理压力,养成了跑步的习惯。一位跑步爱好者在成为母亲后,通过超慢跑重新找到了运动的乐趣;一位因跳芭蕾损伤膝盖的人,通过超慢跑改善了关节状况,并将其当作冥想的方式。
慢就是新的快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超慢跑的流行反映了人们对运动方式的新思考。运动品牌ASICS的研究发现,成年后运动的障碍很多来自于心理因素,特别是对自己运动能力的自信。超慢跑通过去除对“慢”的羞耻感,为运动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它告诉我们,运动不一定非要追求速度和成绩,重要的是能长久地坚持下去,重建对身体的感知,让运动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慢速跑代言人、Slow AF俱乐部创始人Martinus Evans,图源:纽约时报
超慢跑的理念是“忘记‘没有痛苦,就没有收益’的概念,慢就是新的快”。这种运动方式虽然不会带来速成效果,但它教会我们,运动的真正价值在于让人更有力量,更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