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刘邦朱元璋都杀功臣,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为何李世民不杀功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刘邦朱元璋都杀功臣,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为何李世民不杀功臣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20A058KS00

在古代中国,皇帝对待功臣的态度往往反映了其治国理念和性格特点。刘邦、朱元璋、赵匡胤和李世民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他们对待功臣的方式各不相同。其中,李世民不仅没有像其他几位皇帝那样诛杀功臣,反而对他们宽厚包容,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深入探讨。

刘邦:诛杀异姓诸侯王

刘邦诛杀的主要是异姓诸侯王,而不是功臣。这些诸侯王拥有独立的封国、军队和政治经济基础,对刘邦构成了潜在威胁。从结果来看,刘邦确实诛杀了异姓诸侯王,但这些诸侯王大多先有反叛之举,刘邦多是被动平定。

朱元璋:大规模政治清洗

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和蓝玉案,诛杀了29位开国功臣,诛连4万余人,这是一场赤裸裸的“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政治清洗。这种做法体现了朱元璋的不自信,他担心功臣会像他一样造反。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相比之下,赵匡胤的手段要温和得多。他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高怀德、石守信等禁军将领的兵权,同时给予他们荣华富贵,并与他们进行政治联姻,厚待这些人。

李世民:不杀功臣的胸怀

李世民对待功臣的态度则完全不同。他不仅没有对功臣下手,反而展现出了宽广的胸怀。即使是太子李建成的谋臣,他也全盘接收,不追究任何责任。即使是谋反的功臣,李世民也保留了他们的荣耀,如侯君集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仍有画像。

李世民不杀功臣的原因

李世民不杀功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唐朝的大规模对外扩张。唐朝从开国之初就不断扩张,并且扩张还成功了。这种持续的军事行动需要大量能征惯战的将领,李世民用人还不够,怎么可能去杀功臣呢?

唐朝的对外扩张

贞观三年到四年(公元629~630年),唐朝灭亡东突厥,参与将领有:李靖、张公谨、徐世勣、柴绍、李道宗、张宝相、卫孝杰、薛万淑、苏定方。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唐朝灭亡吐谷浑,参与将领有:李靖、侯君集、李道宗、段志玄、李大亮、李道彦、高甑生、契苾何力、薛万均。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朝灭亡高昌,参与将领有:侯君集、薛万彻、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牛进达。

贞观十九年到二十年(公元645~646年),唐朝灭亡薛延陀,参与将领有:李道宗、薛万彻、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田仁会、宋君明、薛孤吴,并在漠北设立安北都护府,在漠南设立单于都护府。

除此之外,还有发生在贞观十八年到十九年(公元644~645年),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参与将领有:张俭、张亮、李勣、李道宗、丘孝忠、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薛仁贵、长孙无忌、程名振、牛进达。

唐朝的包容政策

唐太宗不仅善待功臣,而且还善待所灭亡国家的首领。比如唐灭东突厥之后,颉利可汗被唐朝授予右卫大将军,并一直居住在长安,4年后善终。唐朝灭亡吐谷浑时,伏允自缢而死,他的儿子伏顺投降唐朝,唐朝封伏顺为可汗,让其复国,善待对方。

唐朝灭亡高昌后,其国主麴智盛投降唐朝,被唐朝封为左武卫将军、封金城郡公,善终。唐朝灭亡薛延陀之后,其族人推举真珠可汗夷男的侄子咄摩支为新的可汗,企图复国,又被唐朝击败,俘虏了咄摩支,唐朝任命薛延陀末代可汗咄摩支为右武卫大将军,善终。

唐朝从来不杀亡国之君,而是加以安抚,所以唐朝才会有很多的胡人名将为唐朝效命,唐朝是封建社会最开放的朝代,这就是李世民的胸怀和自信,李世民连敌人都不杀,又怎么可能杀功臣呢?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