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内圣外王”之道尽在寻常生活中,这么说你就明白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内圣外王”之道尽在寻常生活中,这么说你就明白了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5SN9VH05561S68.html

“内圣外王”是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但这个概念最早却出自道家经典《庄子》。儒家与道家虽有学术争端,但在“内圣外王”的理解上却达成了难得的共识。这一理念强调内在的圣人之德与外在的王道实践的统一,看似高深莫测,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日常生活智慧。

“内圣外王”这一概念最早见于《庄子·天下篇》:“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虽然儒家与道家在学术上有诸多争端,但关于“内圣外王”的观点却达成了难得的统一。这一由道家提出的理念,对儒家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世儒者毕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要解读“内圣外王”的含义并不难,简单来说就是内在具备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但要进一步解释什么是“圣人的才德”和“王道”,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从“王道”的角度来看,其核心在于以仁德治天下,这与“圣人的才德”一样,都强调“德”的重要性。“内圣”是“外王”的前提与基础,要求从个人修养上下功夫。

历代儒家不断抬高“内圣外王”的境界,使得这一理念逐渐远离了普通人的生活。一方面,人们认为这种高端的精神境界与日常生活关系不大;另一方面,人们也觉得这种崇高的境界普通人难以达到。然而,孔子的学说原本就源于民间,他开创了“学在民间”的先河,其学说本就平易近人。如今将孔子之学局限于庙堂,成为少数人追求的学问,这不免违背了孔子的初衷。

幸运的是,宋明时期心学的兴起,让“内圣外王”的境界重新回归到普通人可触及的层面。对于普通人来说,“内圣外王”就是自身德行的内外兼修。“内圣”体现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上;“外王”则体现在“齐家、治国、平天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与才能,在德行的指引下,尽己所能,人人都可以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

对于作者来说,“内圣外王”之“王”,并非以王道统御他人,而是以内在的修养统御自身欲念和言行,且以仁义待他人。内圣之道就在寻常生活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孔子曾说:“三人行,择善而从之”,“人皆可以为尧舜”。时刻以忠恕之道规矩自身,而忠恕之道的最低标准不过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能做到如此,再辅以“吾日三省吾身”,持之以恒,便能逐步接近“内圣外王”的境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