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想要进补,应该吃“公鸡”还是“母鸡”?
老人想要进补,应该吃“公鸡”还是“母鸡”?
在追求健康饮食的今天,了解食材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变得尤为重要。对于鸡肉这种常见的食材,你是否知道公鸡和母鸡在进补效果上存在差异?本文将从中医角度出发,为您详细解析公鸡和母鸡的补益作用,并提供科学的食用建议。
对于喜欢吃鸡肉的人,无论公鸡母鸡都是好鸡,可你知道吗?如果想要进补就别吃错了!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鸡肉具有温中益气、补精添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消渴水肿、小便频多、产后乳少、病后虚弱等症状。
另外,中医认为,公鸡补气、母鸡养血,虽然都是鸡肉,但由于公鸡为雄性,在整体温补作用上更强,适合气虚需要壮阳的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血压高、心脏不好、尿酸高、风热感冒的人就不适合多吃了。
据记载,公鸡还曾被列为发物,对于每次吃完公鸡都有明显的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肿、丘疹、水肿、腹痛、腹泻、恶心、胸闷气短、出冷汗、烦躁不安等,建议注意观察,最好短时间内切勿食用过多的公鸡。
母鸡为雌性,更适合需要健脾养血、补中益气的人。相比于公鸡,母鸡身上的脂肪含量更多,这也是为什么熬汤都会选择母鸡的原因,这便是脂肪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促使鸡汤更鲜美。相反,公鸡的肉质紧实,通常炒鸡都是用公鸡当原材料。
由此可见,公鸡、母鸡两者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另外,关于食用鸡肉的注意事项,也需要了解。
吃鸡肉还是喝鸡汤?
有的人认为,鸡汤营养价值最高,宁肯不吃鸡肉也要喝鸡汤。其实不然,虽然鸡汤味道鲜美,其中还有大量的鲜味成分,但由于鸡肉中大部分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多种矿物质多会在鸡肉里,只有很小一部分在汤里,所以鸡汤的营养价值并不高。
反之,鸡汤中含有较多的脂肪与嘌呤,尿酸高的人不宜食用,若是健康人群也要少喝汤,偶尔饮用也最好在餐前食用,避免餐后食用徒增肥胖的危险。
生鸡肉也很美味?
别再这么想了,生鸡肉的危险程度很大,尤其该肉中含有的沙门氏菌、弯曲杆菌,人食用后极易增加食物中毒的概率,进而出现腹胀、腹泻、腹痛、发热、呕吐、全身酸痛、恶心等多种身体不适感。
不仅如此,如果用过的生鸡肉菜板不处理,再接触直接入口的食物,还容易增加交叉感染的概率,建议把鸡肉烹饪成熟,并且处理生鸡肉时,应做到生熟分开。